泉州大规模城市建设 环湾城市拉开框架(图)
上下班的路更好走了
说起“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市民张倩第一句话就是,“感觉今年到处都是工地,这里修、那里建,所幸,建成后城市整体面貌有较大改观,特别是人行道改造后,我们上下班的路更好走了。”
张倩家住东美社区,在市区泉秀街的一家外贸公司上班,每天基本上是“两点一线”,但就这么两三公里的路却不太好走。她说,以前,泉秀街毅达商厦路段没有非机动车道,行人和电动车、自行车只能在人行道上混行,一个坡道上去后,破损的花砖路面坑坑洼洼,有一小段呈现波浪形状,明显感觉上下起伏。“晴天还好,雨天更糟糕,我曾经看见有人在这里摔倒。”
张倩自己也在泉秀街农行大厦附近的人行道上跌倒过。那天上班,等公交车的人特别多,挤到了非机动车道上来,于是张倩骑着电动车上了人行道。刚下完雨,路面的花砖特别湿滑,加上不少已经破损,虽然放慢了车速,可是没想到其中一段人行道花砖和水泥路面有两三厘米的高差,刚一加速,车轮打滑,连车带人摔倒了。最倒霉的是,那天穿件浅色的裤子,只能请假回家换衣服了。
泉秀街人行道改造开始动工,张倩就一直关心这条路的进展情况,“改造时,基本不堵车的非机动车道也堵了,切割石板材有时会尘土飞扬,感觉很不方便。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当时的不便,又哪来如今的平坦畅通呢?”
泉秀街人行道改造采取分段施工,每一段施工结束,张倩都会走一回,体验一翻,“人行道看起来更加整洁,设计比较人性化,采用防滑材料,注重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之间的衔接,铺设了水泥斜坡,方便电动车和自行车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时候借道人行道通行。”
张倩希望,有关部门对市区人行道状况进行摸底,将破损的、交通流量大的人行道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陆续列入改造计划,让越来越多市民的出行之路少一些颠簸,多一分顺畅。
完善考评机制 营造浓厚氛围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需要一套完善、有效的考评机制。今年3月,泉州市出台《泉州市城市卫生管理考评规定(试行)》,市城市卫生管理考评中心实现了日常巡查向常态化考评的全面转变。
据统计,3月至今,市卫生管理考评中心共抽评349个次社区、154个次集贸市场、336条次主次干道、418个次住宅小区、300座次公厕、124座次公交候车廊、133个次二次供水单位、82段次内沟河等,并开展了窨井盖、路灯、车站等专项考评,共发现问题7618处,整改6019处,整改率79%。2012年2月份起,考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市政设施、风景园林、环卫、排污及广告设置等市政公用行业专项将全部纳入考评范畴。
在激励机制上,借鉴天津等城市做法,根据泉州实际,创新模式,建立市级补助核拨体系,结合月度考评成绩及年度考评总成绩进行卫生经费拨付。月考评总成绩在90分及以上的100%补助,80分及以上按85%补助,70分及以上按70%补助,60分以下不予补助等。
同时,今年以来,泉州市媒体均将“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内容作为重要的宣传报道题材,广泛宣传“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理念,营造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泉州晚报》开辟“城市建设管理年”专栏的同时,创新报道形式,充分发挥福建省新闻名专栏《政风行风直通车》影响力,联合市“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交通整治办、市城市卫生管理考评中心等,举办10场专题座谈会和20余场走现场、观实效、找对策活动,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读者代表等参加活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通过数十专版报道,推动“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的深入开展。
- 2011-12-20公交享有优先通行权 南俊路东涂街拟增62个车位
- 2011-12-19惠安推动新跨越 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旅游城市
- 2011-12-14城市建设市民最懂 首批城市观察员多热心老面孔
- 2011-12-13泉州城市整治考评 发现细节缺陷你我都是观察员
- 2011-12-08“主动脉”扩张盘活市区路网 本月底坪山路通车
- 2011-12-08泉州环湾核心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规划通过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