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小吃串成童谣大家唱 幼儿园将传承推广闽南语
泉州童谣传习所首堂教学公开课吸引上百老师观摩;
其他幼儿园也将逐渐开课,传承推广闽南语
小朋友用小卡片串起各色泉州小吃
老师教小朋友唱起了泉州小吃童谣
东南网-海都闽南版12月10日讯(记者 林继学 黄启鹏 文/图)“泉州、泉州,蚵仔煎;安溪、安溪,炒米粉;洪濑、洪濑,卤鸡爪;深沪、深沪,有鱼丸……”幼儿园里传来首首童谣,清脆的童声,讲述的都是咱泉州的特色小吃。随着搞笑的音乐声,小朋友们扭着屁股,手舞足蹈起来。这是昨天上午9时许,泉州歌诀(童谣)传习所——泉州市直机关幼儿园的第一堂童谣教学公开课,吸引了泉州各县市100多名幼儿园老师观摩。
教室里,大三班的小朋友们分成8组玩起了闽南童谣串词的游戏。每人手中拿着两组小卡片,一组写着泉州各县市的名称,另一组则写着各地的名小吃。站在架子前,将对应的地名与小吃卡片摆在一起,于是一首泉州小吃童谣就这么出炉了。“崇武、崇武、有鱼卷;永春、永春,榜舍龟;安海、安海,土笋冻……”在音乐老师小褚的带领下,小朋友们拍着小手,唱起了童谣,随后,一个转身,扭起屁股,逗得前来参观教学的老师们哈哈大笑。
下课后,很多老师向小褚打听,这么棒的闽南童谣音乐、舞蹈,是从哪里找来的。原来,这是台湾艺人朱安禹的《丢丢铜》。“不久前,我听了这首说唱童谣,真的很喜欢。”于是,小褚老师灵机一动,把泉州小吃结合到这首说唱童谣里,小朋友们也都很喜欢。
“闽南童谣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儿童文学,能让儿童学知识、长见识,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意义。”昨天,泉州歌诀(童谣)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傅孙义说,以前,童谣以口头传播为主,现在,泉州市直机关幼儿园结合了音乐、游戏、美术等创新的形式来推广,更有利于传播。
泉州市新海路闽南文化保护中心主任龚勤勤也到现场观摩评议。他说,闽南语是传承闽南文化的载体。现在,许多小孩不懂闽南话,为了拯救闽南语,应加强闽南语教育,而闽南童谣是最好的素材。“闽南童谣妙趣横生、易学易记、短小精悍,同时,它还褒扬真善美,嘲讽假恶丑,具有代代相传的意义”。2009年,泉州市文化局(现文广新局)和泉州市新海路闽南文化保护中心就选编了《泉州歌诀(童谣)》,收录188首闽南童谣。今年,泉州市直机关幼儿园被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为“泉州歌诀(童谣)传习所”,今后,其他幼儿园也将逐渐开展童谣课程。
- 2011-12-02沙县小吃品牌落户泉州 网友戏称为“文艺版”
- 2011-11-30王国平:坑爹啊,沙县小吃说它要上市
- 2011-10-24泉州街头小吃实拍
- 2011-10-10泉州特色小吃多 业内人士建议办美食节吸引游客
- 2011-10-093小伙夜抢超市两条烟 小吃店里便衣亮枪制服
- 2011-10-08晋江一男子撞倒小吃摊后逃逸 叫人打听露马脚
- 2011-09-22"十佳泉州风味小吃" 海蛎煎土笋冻代表晋江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