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童谣的绮丽新旅程 古老民间文学散发青春活力
在《天乌乌》里头,女主角头发的颜色经过数次改动
创作:
让新题材露面
家住鲤城区常泰街道锦田社区的傅孙义是泉州歌诀(童谣)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傅孙义出生书香世家,童谣通过祖辈、父辈这样一代代口口相传下来。“小时候没有玩具,念童谣是我唯一的乐趣。”
他说,童谣是泉州很流行、很普及的一种民间文学形式。最早的童谣大部分是趣味性的,常带有童话色彩;抗战时期,出现不少反映抗战题材的童谣;解放后,又出现大量与那个时代的政治运动结合得很紧的童谣,比如反映抗美援朝、学文化、大跃进等等的童谣;改革开放后,泉州多元文化兴起,新创作的童谣少。
“我总结整理后发现,现在存留的童谣,反映动物、植物、器物的比较少,反映节日的也不多。这几年,我进行了大量创作,丰富的就是这些方面题材。”比如《狐狸尖尖嘴》,是这样写的:狐狸尖尖嘴,长身细细腿。狡猾疑心侪(多),最爱偷咬鸡。短短的童谣把狐狸的外貌、形象、心理和爱好都写出来了。《中秋月饼大佫圆》,是这样写的:中秋月饼大佫(又)圆,腹内包馅香佫甜。全家赏月埕(门口院子)中央,团聚欢笑又一年。
据介绍,截至去年,他整理并创作了700多首童谣。今年,他已经再创作两三百首,凑成1000首后,整理成书即将出版。
相关新闻
- 2011-12-02泉州设计师有创意 闽南童谣《天乌乌》登上台历
- 2011-08-19泉州囡仔歌~这些闽南童谣你还记得吗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