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记者郑意凡)国家扶贫标准的大幅提高再次凝聚大众目光。泉州市扶贫工作成效如何?接下去还有什么举措?记者从市农办获悉,“十二五”期间,泉州市将重新确定100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收入。
“我没有带多少钱来,但我带来了赚钱的方法。”今年年初,第一次到所驻的安溪盛富村,省派驻村干部黄开远所带的10多万元扶贫资金与村民期望值相差甚远,面对村里修路、建校舍处处资金匮乏的局面,他对村“两委”这样说。
“扶贫不仅是输血,更重要的是造血。”经过摸底调查,黄开远认为,让村民致富,最关键要办起经济实体,拓展增收渠道。针对大量劳动力闲置,村里办起了服装厂,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针对茶农长期“单打独斗”、无序竞争的问题,村里集资办起茶叶合作社,注册了“盛富金铜锣”商标,参加茶王赛打响品牌,甚至把茶叶卖到了国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盛富村还注重环境保护,积极申报市级生态村。
这仅仅是泉州市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缩影。“十一五”期间,泉州市有380个村列入省、市、县重点帮扶村,累计获得扶持资金3.31亿元,落实帮扶项目2178个;一大批驻村干部像榕树根须一样扎在基层,他们通过“授人以渔”,让贫困村找到了致富脱贫的方法和道路,为地方留下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阳光还照进了安居梦,“造福工程”让3.5万原本居住在生活条件恶劣或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地区的群众顺利搬迁;全市参与挂钩帮扶贫困户的单位2000多个(次)、科级以上干部7500多人(次),挂钩贫困户达2.1万户。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到2015年达14000元以上,比全省提前2年、比全国提前5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二五”期间将重新确定100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采取挂钩帮扶、整村推进的强有力措施给予倾斜扶持,确保这些村子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完成“造福工程”搬迁安置3万人以上。根据中央、省里近期对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市农业系统还将进一步研究细化政策。
“扶贫重在扶志,激发农民改变贫困面貌的信心和决心;要实现农民人均收入和村财收入双增收,引入市场机制,进行造血式扶贫;还要通过生态建设和文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省直驻村干部领队兼市农办副主任陈亚明对记者说。
- 2011-06-11泉州10年扶贫济困40多万人次 投入善款11.6亿元
- 2011-11-24"十二五"泉州拟投280亿修水利 解决农村饮水问题
- 2011-11-07十二五看重六类休闲农业 泉州将培育农业综合体
- 2011-10-15泉州紧抓十二五 将建成台胞"一日生活圈"目的地
- 2011-10-09“十二五” 泉州要建 6个特色信息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