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泉州民生>城事要闻> 正文
两岸60载寻亲路漫漫 孤坟堆里石匠后代终觅先祖
qz.fjsen.com 2011-11-20 13:42 来源: 东南早报 我来说两句

往事并不如烟 关于石工队

回忆:保住大量民房 有恩于金门人

陈炳源是个谜,石工队对于很多人而言,同样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其实,石工队就是当年被军队征集编纳的石匠。

这两天,记者连续走访了当年石工队的知情人,对石工队这个历史名词,有了更深的了解。

1949年前,大批闽籍石匠,从泉州、厦门、漳州等地,被征调至金门,修筑工事,石匠们先后被列编为3个石工队(包括金门石工队、厦门石工队),分驻在金城山前、烈屿西口、夏兴、中兰等地。每人每天要交定量块石、碎石或者石板建材。

“如果没有这些石匠,金门的很多民房都要被拆,石工队有恩于金门居民”,许金龙告诉记者,当年驻守的金门人不懂开山采石,想要用石头,驻军只能选择拆掉石头民房,有了这些闽籍能工巧匠,很多金门人的房子保住了。

许金龙还说,金门的同安渡头,曾是金门与泉州、漳州、同安(今厦门翔安)间唯一的海上交通轮渡码头,后来被拆毁,石块被用来修筑工事,从此断了泉台两地的交通。

揭秘:

缘何多为惠安人

多从厦门出发

1949年农历八月初十,骆建发跟随新婚不久的张云龙夫妇从厦门乘船到金门。

“当时厦门的几大石窟(采石、石雕厂)承包人基本上都是惠安人,张云龙带着自己手下几十位石匠,经人介绍到金门承包工程”,骆建发说,张云龙是同乡,又是师傅,“当时我17岁,师傅说,去金门承包工程,45天就回来”。

石匠甚至来不及辞别家人,就踏上了金门,16天后,码头封闭,他们再也回不去了。回家无门后,本来在金门做散工的更多闽籍石匠,也大都聚拢到各个石工队中,抱团取暖。

至此,张云龙成了厦门石工队的队长之一,位于金门金城镇模范街3号的名为“新建源”的老房子,是当年厦门石工队的队部,现在仍然屹立在老街。

“这座老房子,就是当年我们第一次见到陈炳源的地方”,骆建发说,陈炳源投靠张云龙后,就在“新建源”与厦门石工队的乡亲们结识。

歌谣:

陈炳源写歌

记述一段历史

陈炳源是才子。见到无处可去、身体不好的陈炳源,张云龙收留了他,在忙碌的石工队里,陈炳源抱着一本古书,以漳州一带的戏曲“石马调”为曲填词,写下很多闽南歌谣。

“金门码头快要动,岳华下令调石工,新打石角要填港……”骆建发说,这是陈炳源为石工队由来填的词(注:“动”为闽南语“动工”之意,“岳华”可能是金门驻军军官,“石角”意为石头)。

而“厦门石工队,现在解散真吃亏,工人一人散一处,不知何时能做对……”这是陈炳源为遣散石工队填的词(注:“一人散一处”为“各奔东西”之意,“做对”闽南语“再聚首”之意)。

时间过去太久,很会唱歌的骆建发只能记得这两首并不完整的歌谣,让后人得以用石匠的角度,遥望那段历史。(来源: 泉州网-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颖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投稿邮箱-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