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已过,立冬在即,泉州市各地的冬季农业生产陆续展开。图为洛江区河市镇田间,农户们抢抓时间冬种。 (张九强 摄)
专家:“烂冬”呈阶段性,雨水持续多日湿气重
本报讯 (记者 王丽虹)据天气预报,从昨日起至12月20日,泉州可能出现阶段性“烂冬”天气。什么叫“烂冬”,危害大吗?带着市民的疑问,记者采访了气象、农业部门等。
气象部门表示,“烂冬”是一种民间说法,一般来说,冬季里晴朗干燥的天气居多。不过,在冷空气势力不强,而暖湿气流又非常活跃的时候,就会形成阴雨连绵的情况。这样的天气阴湿气重,雨水能持续多日,民间俗称“烂冬”,“烂冬”一般都是阶段性的。 对于“烂冬”天气暂时没有进行专门的记录和分析,泉州市上一次“烂冬”年是2006年,距今已5年之久。
“‘烂冬’的出现没有规律。”气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按往年平均气温来看,11月平均气温在18℃—19℃,12月平均气温在14℃—15℃,南方湿气重,冬季遇上雨天,湿气会更重,人体感觉也会比实际气温冷。“虽然‘烂冬’天气比较冷,但极端最低气温通常不会出现在‘烂冬’天,一般出现在没云没雨的夜晚”。
市农业局土肥站站长、高级农艺师盛锦寿表示,如果发生“烂冬”天气,低温和持续降雨会使土壤过湿,日照缺少,这会对蔬菜瓜果等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与降雨相比,低温对农作物的损害更大。”市农业局经作站黄美香站长介绍,蔬菜、马铃薯等农作物可采用稻草、地膜覆盖等方法进行防低温,同时可增施热性磷钾肥,提高农作物抗寒能力。果树可采取熏烟、增施热性磷钾肥、地膜或稻草覆盖树盘等措施进行防寒。其提醒,果农可利用低温情况下越冬虫群集的特点,进行果树、茶树修剪,做好果园和茶园的清园工作,剪除病枝枯枝,集中烧毁,破坏病虫越冬场所,减少病虫源。
- 2011-10-13明日新一股冷空气将南下 泉州可能出现"烂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