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一带 炸弹不少
几年里,在晋江、石狮沿海,不时有渔民打捞出类似炸弹的可疑物。记者在查阅相关报道时发现,这样的可疑物,在泉州及周边地区还真不少。
2004年2月,南安丰州西华村一户村民,在路边捡回了一个近19公斤的炸弹。后被鉴定为投空弹,是60年前日本攻打泉州时留下来的。
2004年6月,晋江东石光渺村村民在沙滩上,发现了一枚航空炸弹。
2005年4月,漳州市诏安县赤石湾,当地渔民潜水时,挖出一个重达1.5吨的巨弹。
2006年10月,在丰泽东海街道后渚村的泉州湾水域旁边的滩涂上,工人在挖沟时,挖到一枚重约100公斤的水雷。
2006年9月,福州马尾亭江的一渔民在闽江捕鱼时,也捞起过一枚巨大的航空炸弹。
炸弹多是战争遗留物
这些遗留的炸弹从哪里来的?
此前,相关部门或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这些炸弹多是战争时代遗留下来的,且年代都比较久远。
《泉州历代大事年表》载,民国28年(即1939年), “10月,奉令破坏福州—泉州公路;并在泉州湾崇武近海一带布设水雷,防止日军从海上进犯。”
一篇《日寇侵华给泉州沿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的文章称,1939年,獭窟张福灶渔船,在晋江祥芝海面,触日寇布置水雷,6人死亡。
在南安石井,曾有村民珍藏“国姓瓶”。据介绍,这种“国姓瓶”,是当年郑成功海战使用的陶质炸弹,瓶中装火药铁砂,引爆后杀伤力甚大,在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战斗中使用较多。
张宗洽所著《细说郑成功》中,曾记载“国姓瓶”的考证,书中分析说,其实更早的战场上,就有类似炸弹的存在了。宋代有一种“灰炮”,内装毒药、石灰、铁蒺藜等,监阵时击敌船,令敌人不能睁开眼睛,是一种很轻便的火攻武器。明代时,郑和船队在和敌人对峙时,扔一种“灰罐”。后来到了明清,则被称为“火罐”。为何会有“国姓瓶”的称法,民间文史研究人士认为,有可能是因为郑成功的名气大,自然被尊以“国姓”二字。
来源:东南早报
- 2011-10-18晋江东石"鱼雷"爆炸一死三伤 冲击波撼动小渔村
- 2011-10-18神秘"鱼雷"岸边睡1年 被告知"不会爆炸"撂海滩
- 2011-05-03石狮渔民祥芝渔港海上捕捞网起“鱼雷”
- 2011-10-18安溪一锅炉爆炸致工人命危 该作坊是黑作坊?
- 2011-09-25浙江宁波一槽罐车高速侧翻 11小时排除爆炸险情
- 2011-09-24正在炒菜晋江陈埭煤气罐突然爆炸 老人多处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