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条例莫陷入“完美主义泥沼”
改革必须警惕陷入“完美主义泥沼”,为了完美、谁都满意的方案,一再推迟,反复讨论,没有成果。有些改革,必须坚持“宁早产勿流产”,先落地后成长,抓住主要矛盾有力推进,在推进中解决其他问题。
媒体评论员毕诗成在华西都市报上的言论一针见血,改革必然要触动既得利益,谁也不得罪,就别指望什么改革了。《工资条例》被视为破解分配不公问题的一把钥匙,旨在重点解决一线职工工资偏低、工资增长缓慢、底层工人欠薪等问题,同时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协商机制等。这等于为中国除公务员之外的群体建立一个薪酬制度框架,增加透明性与保障度,解决好公平“分蛋糕”的命题。这样的制度,首先动的就是“既得利益者”的奶酪。
对于一个已经可以预期对最大多数人有利的《工资条例》,继续等和拖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毕晓哲在北京青年报对工资条例的“久拖不决”评论说,任何一项政府决策或政策制定,需要征求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听取不同群体的声音,这是保证决策科学的前提,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民主”的征求意见的过程不应遥遥无期。任何一项决策单纯考虑“民主”,由于利益寻求的难以调和性,是无法达到目标的,这就需要有关方面在征求民意之后,及时做出决策而不是继续让各个群体“打嘴仗”。
除了对《工资条例》难产的讨论,一些媒体也在考虑:即便《工资条例》顺产了,又能怎样?媒体从业者邓海建认为,诸多劳动领域的权利症结,显然就不是“立法依赖”所能疏解得了。成熟的劳动者、不缺位的执行力、公平的就业机制、对等的劳资关系,这是我们期待《工资条例》的大前提。在此问题上,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去年3月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要把分配改革看作一个系统工程,‘工资条例’只是其中一部分。光靠一个条例,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是没有它,很多问题也确实解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