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何不大方说话
泉州市畅顺停车管理有限公司,从问世的第一天起,就回避不了与生俱来的经济学难题:“内部人控制”。
按理说,一个正常注册成立起来的公司,自然是市场主体平等的一方;但偏偏它背后站着的,是交警这一行政部门,而且是具有内部信息优势的不平等的一方,这就很难受到普通的市场规则来规制,也就很难不被怀疑走向“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尽管公司从一开始就贴上了“独立法人”的标签,但法人代表却以连“私章和公章都移交给公司”示人,而且连办公地点都在“公家”楼上,这种实质上的“企业所有者缺位”,更会引起公众对“内部人控制”之说的猜疑。
为什么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家公司,出资人(相当于本例中的“企业法人”)在监管角色尚未到位的情况下,运营全部由行政部门牵头、代理的,至少会带来如下风险:定价环节中的行政干预、因信息不对称而暗箱操作、公司投融资渠道不明、运作不规范、财务信息公开不能绝对保证等等。而所有这些风险,说到底,无一不是内幕交易的风险。
也难怪交警这一“曲线经营”,不管是响应市政府要求的名义,还是立意在保护社会公共资源的名义,总之,在很多关节点上,交警若越不大方说话,社会上的猜疑就越多;到最后,就越得需要用本不愿大方披露的内幕信息,作为对价或用对赌的方式,去换取公众的理解与支持。
比如,从8月1日开始,新公司新收费试行已整10天,这10天一共收了多少钱,负责财务的同志回答记者,仍只是一句“先不要问了”。当然,按照交警的说法,作为“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且只运转了10天,可能很多细节还没有准备好,记者单单对一个财务数据的追问,未免一时过急;但是,还是忍不住让人推测的是,这个既然承担了重大意义的停车管理公司,为什么不能准备得尽可能充分些再面世?为什么不能随时以自然而非敏感的态度面对公众的询问?只是算一笔收费总数,这财务到底得有多复杂?
笔者认为,在不违背公益属性的前提下,交警通过商业化方式支持停车事业的发展完全正常。但一时不透明的“公家牵头”、“内部操作”,难免会被人担心:是否变公益为逐利,变好事为坏事。2005年,挂靠在鲤城、丰泽两个区执法局的车辆停放服务管理有限公司,最后做失败了,就是一个例子,它们证明了,唯有公开透明,才能避免公司手中神秘的面纱变成逐利的遮羞布。
- 2011-08-09空荡荡地下停车场却难觅临时停车位 因只供给业主
- 2011-08-09两男子停车等红灯看见警察便慌张 原来随身带刀枪
- 2011-08-08全球怪异停车方式大盘点
- 2011-08-08十余老太招呼停车收费追踪 收费违规司机可拒交
- 2011-08-05丰泽豪园停车点“逃票多” 收费与需求“不般配”
- 2011-08-04一条停车线 划了9个月
- 2011-08-03部分封闭式停车点夜唱“空城计”
- 2011-08-03泉州市公安局召发布会 记者三问停车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