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水汇入东溪大峡谷
“白天喝山泉,夜晚听溪声”
像这样的小溪流,数也数不清,都往山下汇集。东溪村村民陈于杏说,呈祥乡辖西村、呈祥和东溪3个村,人口八九千人,四五十年前,从蓬壶镇划分出来。
今年73岁的陈田宗,就是呈祥乡东溪村人,每天都要到雪山岩寺帮忙管理日常事务。
在他印象中,上世纪70年代以前,雪山上不仅不怎么长树木,而且连草本植物都不是很多。当地百姓靠种地瓜为生,东溪水来源也得依当季雨水多少而定。后来,政府开始重视雪山一带的植树造林,用飞机播了三次树种才勉强有树开始生长。经过三十多年的生长,雪山上的林木虽然不是很粗壮,但也郁郁葱葱起来。树木固定水源,雪山上的水终年不会干涸。
东溪村有近2400人,基本上都姓陈,祖辈传下来的说法是,五六百年前,陈姓家族就定居到这一带,守候着东溪。
“白天喝山泉,夜晚听溪声,很满足了。”今年70岁的陈于杏,除了年轻时曾走出大山在泉州念了三年书,其余六十多年,都没怎么离开过村子。对于东溪,他再熟悉不过了。
以前,村民都去山上,找一个溪流汇集处,用木桶挑水。最近一二十年,吃水条件有了一些改变。陈于杏说,相比打水井,接水管引山泉更方便,由此,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接水管,将山泉引到自家厨房里。
清甜的山泉,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虽然村子很少有百岁老人,但如今还健在的九十岁以上老人有近20名,六十岁以上老人有200多名。在村民看来,从雪山细流而下的山泉,是上天赐予的最珍贵的“传世宝”,尽管如今山外的经济好了,村里年轻人跑了,但老人们都不愿离开,更舍不得这些溪流。
“保护水源,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在流到东溪大峡谷之前,雪山溪流都是涓涓溪流。
东溪大峡谷,在东溪村边,是前年刚开发的旅游景点,主打溯源游和生态游。工作人员介绍,刚开始推广,知名度还不够响亮,游人不多,日均100多人。但东溪源头生态环境本身就很好,保护工作也好,因此,还是相信终究会有很多人来游玩的。
“保护水源,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应该大家一起来。”陈于杏说,雪山海拔高,夏天凉爽,但冬天气温很低,因此,海拔七八百米以上,就几乎没有村落,由于气温低,连山上的松树都长不高,二三十年,仍只有一两米高。
站在山脚往山顶看,雪山全身都被树木草皮覆盖。对于雪山的植被,在村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顺口溜——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鞋,“像人一样,雪山全副武装,保护得很好”。
人少,对原生态的破坏就小。山好树木多,水就自然清澈。在陈于杏的记忆里,东溪的源头水质一直不错。上世纪60年代,在泉州念书时,他也曾去丰州旧金鸡拦河闸一带游泳,在清澈见底的水里,还能看到鱼虾,然而,十多年前,一次路过南安丰州,看到晋江江面漂满垃圾,让他感到痛惜。
- 2011-07-24北渠丰州段节水改造开展施工招投标 下月全线动工
- 2011-07-21连日降雨北渠饮水源锰超标 水质问题或来自西溪
- 2011-07-08泉州市政协昨走访南北渠 北渠截污管网年底完工
- 2011-04-13北渠污水、垃圾又陆续冒出来 质疑污染"回流"现象
- 2011-04-11丰泽北峰:水塘成垃圾中转站 怀疑污水流向北渠
- 2011-03-08保护北渠新举措:20个截污工程近期实施
- 2011-03-06泉州:北渠管理范围内违章养殖场基本拆除迁离
- 2011-02-28北渠水源保护有新规 “门前三包” 明起实施
- 2011-03-02北渠沿岸群众签下“门前三包”责任书 违者罚款
- 2011-02-22下月起泉州北渠内洗衣种菜罚款50元~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