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员进行挖掘
明朝古墓中挖出的铜镜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4月1日讯(本网记者 吴月芳 吕波 文/图) 一块工地里,相距十多米,先后挖出两座古墓。其中,南宋古墓是拾骨后重新入葬的,属于“二次葬”墓;而明朝的夫妻合葬墓中,两块千字墓志铭还保留得相当完整。昨天,位于泉州鲤城江南老年颐乐园工地的这两座古墓全部清理完毕,明朝古墓历经300多年深埋的红砖断裂面,色彩依然鲜艳如初。
这两座墓位于江南乌石与亭店两个社区交界处的一个山头,3月16日工人施工时发现后立刻上报。随后,泉州市博物馆派出考古队员参与两座古墓的挖掘和清理工作。
靠山而建的是一座南宋到元代之间的一座夫妻合葬墓。考古人员只在左边的墓穴里发现捡骨后安放净骨的陶罐,而右侧墓穴里充满泥沙,里面没有任何物品。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介绍,这是“二次葬”墓,拾骨后重新入葬的。墓葬外围并非直接被泥土覆盖,中间还有一层明显的碳层覆盖,起到防潮防腐的作用,这在泉州先前的墓葬中较少发现。
10多米外的明代夫妻合葬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完整的墓碑、甬道、墓室。墓碑是一块长1.45米、宽1.58米、厚0.15米的大石碑,上面用繁体字写着“厝云处”。“墓碑大,这是明墓的典型特征。”陈馆长说。
甬道里,还挖出两块墓志铭,各约3000字和1000字。从铭文中可初步确认墓为明代天启年间的夫妻合葬,距今300多年。丈夫姓王,妻子郑氏,这个王先生可能是个读书人。考古人员还从墓室里找到一些小型的陶瓷小罐。陈馆长介绍,目前两块墓志铭石碑已被运抵泉州市博物馆,下一步将详细解读墓志铭,也许对补充泉州当时的历史研究有所帮助。
最让现场人员惊奇的是,明代墓室所砌的红砖几乎和现代红砖没有区别,历经300多年深埋,红砖断裂面红色依然鲜艳如初。陈馆长说,其实古人很早就掌握了红砖的烧制技术,闽南明清建筑多用这一类红砖,古代红砖在大小和工艺方面反而比现代红砖更考究。考古人员发现这座明代古墓采用糖水灰黏合,也证明了这一建筑黏合技术在闽南一带的广泛采用。
- 2011-04-01伙同老乡仗义“救”兄弟 妨害公务罪换来了一年刑
- 2011-04-01晋江:缆线拦路 绊倒摩托车 割伤4岁男童脚踝
- 2011-04-01法院查封设备他竟两次偷偷转移 一审获刑两年半
- 2011-04-01坟边锄草发现田间烧焦物疑似婴儿残骸 警方介入
- 2011-04-01男子诈骗巨款出逃多年 交通事故被识破身份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