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络辟谣举报平台 > 权威辟谣
舆情观察眼|法治重拳出击 让造谣者付出代价
2017-08-24 09:24:11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分享到:

事件

近日,一则“梅州市几万民众拒绝交电费”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广泛流传,引起网民热议。原来是五华一男子为了引起注意,修改一则“某地几千(万)民众拒交电费”的谣言信息发在微信群里。随后该信息被争相转发,引起不少市民热议,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据该男子表示,当初只为了好玩而“改造”转发了该信息,没想到带来了这么多麻烦。这一举动也让该男子进了拘留所。

点评:纵观此次舆情事件,信息一出来,有网友就跟风支持,丝毫没有怀疑信息的真实性。不过,更多的网友却及时发声,指出帖子是谣言,并发出了权威网站的辟谣信息。梅州市、县供电部门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警,并根据谣言内容迅速反应,通过媒体发声,回应质疑。公安机关经详细侦查,及时抓获该谣言的始作俑者。

南方舆情观察发现,梅州市警方近来严厉打击了多次谣言风波,在媒体的宣传报道后,市民对这一类信息,大多已有了“免疫力”。大部分市民虽能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但是这造谣的帖子仍旧在朋友圈中传得火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背后原因是网民法律意识的淡薄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五华男子为了好玩,引起注意,散播该谣言正好折射出了这一点。谣言止于智者、止于真相,更止于法治。南方舆情认为,谣言不能止于辟谣,还应依托法治重拳出击,让谣言制造者付出代价。《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散布谣言,故意扰乱公共秩序,公安机关可视情节轻重给予拘留和罚款。同时,若谣言达到“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程度,则涉嫌寻衅滋事罪;若造谣者以骗钱为目的,则涉嫌诈骗罪。

同时,南方舆情建议,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免受谣言伤害,不仅是政府部门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应是每个市民必须学会的技能。网络是虚拟空间,但绝非法外之地。广大市民要正确认识互联网,不盲目跟风,不人云亦云,增强识别力和免疫力,慎言慎转慎传,提高自身的文化道德素养,做到理性思考、冷静分析,让谣言“止于智者”。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