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1922年版《平潭县志·忠义传》,书中详细记载了清代金门镇总兵江继芸在厦门抗击英国侵略者时壮烈牺牲。这一历史事迹被载入《清史稿》《东华录》《中国通史》《中国现代史纲》《中国上下五千年》等。 薛来清(中)、李积安(右一)和江永平(左一)正在讨论佐证后的江继芸的真实出生年份。融媒体记者 林君斌摄 据史料记载,江继芸出生于平潭(清代海坛镇侯均区右营村),精武善战,屡立战功,历任参将、副将、总兵等职,被称为“福建抗英第一人”。 近年来,一批平潭文史研究者潜精研思、接力研究,为彰扬江继芸精神提供了新的史实依据。研究学者们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收集江继芸史料,共收集到新的史料18则。其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史料12则,《清史稿》等其他史料6则。这些史料为进一步研究江继芸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 随着研究的推进和深入,关于江继芸出生时间、投军时间和生平履历等有了新发现,这位民族英雄的形象也愈加立体丰满。本期《口述平潭》之“海坛名士”,记者专访平潭文史研究者薛来清,通过他的讲述,道出江继芸戎马生涯的一生。 发现1 根据新史料勘正江继芸出生年月 “一里六提督十二总兵”“一门三虎将”“父子两提督”,这些是平潭古街流传至今的佳话。地处东南海上要衢的平潭,又称海坛岛。因处浙粤要冲之险要位置,成为历代朝廷重视的海防战略要地。康熙年间,平潭与台湾实行戍兵换防制度,海坛镇驻兵每三年与台湾澎湖水师调防一次,因此平潭成为“盛产”水师将领之地。平潭有一句谚语叫“二千四兵换班,不离台湾海山”,意思就是清代海坛镇守的二千四百名士兵在平潭和澎湖之间交替着驻扎。当时,许多热血男儿纷纷走出海岛,以行伍为业,成就了水师家族的代代传承。 江继芸祖籍福建南靖,先祖大约在清初从闽南北上。其高祖江心镜从南靖经泉州迁居海坛,历曾祖江捷腾、祖父江全韬(又名怀六)、父亲江毓亭(又名其祥),至江继芸已有五世。对于江继芸的出生日期,在此前编纂的江继芸研究著作中,均认为其出生时间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但根据此次收集的新史料,薛来清与李积安对江继芸的出生日期进行勘正认为,江继芸出生时间应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新旧对比为何会差了7年呢?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史料《江继芸履历单》中可以找到答案。“兵部尚书穆彰阿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一月上奏的《江继芸履历单》中提到了江继芸的年龄,‘江继芸,福建人,年五十一岁’。闽浙总督魏元烺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八月《请以江继芸调补台湾副将由》也奏称,‘惟查有福建水师提标水师中军参将江继芸,年五十九岁’。”薛来清说。 薛来清说,从以上史料记载可以推算,江继芸应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殉职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享年61岁(依旧俗,年龄算虚岁)。 通过深入研读史料,薛来清对江继芸的投军时间也作了勘正。此前大部分研究引用以往文章认为,江继芸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投军编入海坛镇水师;也有的说,江继芸“二十岁投军”,这些说法均查无实据。 实际上,相关史料均未具体明确记录江继芸的投军时间。经考证,纵横闽浙的大海盗头子蔡牵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纠众下海“起事”。嘉庆十三年(1808年)江继芸随海坛镇总兵孙大刚出洋追歼蔡牵匪部……蔡牵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九月在浙江渔山外黑水洋被围歼。 因此,1922年版《平潭县志·忠义传》中记载,江继芸于“道光十三年(1833年)随海坛镇孙大刚出洋……”有误,应为“嘉庆十三年(1808年)”。而嘉庆十三年(1808年)也不是其投军时间。根据现有史料,江继芸投军编入海坛镇清军水师的具体时间目前还是无法确定。 发现2 江继芸赴任海坛镇总兵途中,调任金门镇总兵,奔赴厦门保卫战前线 此前,许多文史研究者认为,江继芸曾到任海坛镇总兵,后来参与了厦门保卫战。对此,薛来清提出不同意见,他说,事实是,当时鸦片战争已经打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三月,江继芸未到任海坛镇总兵,就此升调金门镇总兵,奔赴厦门保卫战的前线。 据史料记载,道光十九年(1839年),鸦片肆虐,山河动荡,闽粤交界处洋面走私鸦片的夷船来往频繁。闽粤南澳镇总兵沈镇邦却放弃守土之职,任凭走私的夷船自由行驶、停泊。钦差大臣林则徐发现后,上奏朝廷,免去沈镇邦之职,须另派员署理南澳镇总兵。 薛来清说,道光二十年(1840年)三月,江继芸署理南澳镇总兵,负责巡洋查缉防堵。他亲自率领水师严密巡逻闽粤交界处的海面,严行堵截贩卖鸦片的走私船只,没收烟毒,击退英船,成果斐然,深受闽浙总督邓廷桢赏识。六月,邓廷桢响应朝廷储备水师高级将领的指令,特向皇上举荐江继芸为水师总兵。《邓廷桢保举堪胜水师总兵江继芸由》记载:“该员才识明练,董率有方,堪胜水师总兵之任,理合遵旨据实保奏。”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江继芸被任命为海坛镇总兵。海坛镇是滨海扼要之地,总兵担负掌管一方军务的重任,江继芸内心惶恐不安又充满感激之情,因此上奏谢恩,请求皇上给予训示。当年四月,道光皇帝在这份《江继芸谢恩请觐由》奏折上朱批:“即赴新任,勉力防守!”如今在江继芸纪念馆陈列展板上,2002年版《江继芸传——纪念民族英雄江继芸殉国160年》一书,封面画的就是当年江继芸谢恩的场景。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五月初,江继芸交卸南澳镇篆务,驰赴海坛途经厦门时,却被接任邓廷桢的闽浙总督颜伯焘拦下,命令他先行署理金门镇总兵。根据《颜伯焘请将海坛镇江继芸与金门镇杨登俊对调由》记载,颜伯焘以“海坛镇驻扎福清县辖平潭地方,该总兵既籍在平潭,又由镇标右营入伍,一切督率调度殊不相宜”为由,奏请将江继芸与当时尚未到任的新升金门镇总兵杨登俊对调,由江继芸补授金门镇总兵的空缺。也就是说,因“本籍不宜”,江继芸实际上并未到任海坛镇总兵,就此升调金门镇总兵,就奔赴厦门保卫战的前线。 当时英军进犯厦门,厦门防务力量非常薄弱,装备较好的水师被带往浙海捕盗,所余屯军仅3000余人,水勇不过1000余人,且装备落后,各守炮台、隘口,兵力分散。国土危急之时,江继芸慨然受命,驻扎在厦门胡里山炮台,昼夜备战,御敌冲锋,最终壮烈牺牲。 发现3 江继芸体恤兵卒,热心地方建设 在薛来清等人深入研读史料的过程中,江继芸的事迹也被进一步发掘。江继芸不仅有视死如归、英勇杀敌的铮铮铁骨,还有着崇尚仁义、体恤兵卒、爱民如子的铁汉柔情。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江继芸勇于揭露守备汪国栋等人在修船事务中的不实行为,汪国栋等人被革职,体现江继芸严明军队纪律、坚决反腐肃贪的治军原则。 江继芸既有严军之态,更有爱兵之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五月,江继芸任金门镇总兵时上奏: “本标二营实兵一千七百四十六名,现届青黄不接之时,每名请借银一两二钱,共借银二千零九十五两二钱。援照往年借给之例,请就存贮谷价项内拨借各兵自行买谷,以清道光二十一年七月起至十一月止,匀作五个月就饷扣收还款。” 《江继芸借给兵丁谷价》这则史料就记载了这段历史,当年四五月青黄不接之际,粮食供应紧张。遵照惯例及户部指示,江继芸请求将营中存储的谷价银两中支借给兵丁,让他们自行购买粮食,所借银两在各兵的饷银中分摊五个月扣收。 动拨谷价银两借给兵丁的做法早有先例,是为了在粮食短缺的特殊时期保障士兵基本生活、稳定军心。“江继芸特将此事上奏,此举不仅彰显了他合理调配物资、确保军队运转的治军才能,同时也体现出了他对士兵的深切关怀与坚定支持。”薛来清说。 江继芸不仅对士兵关爱有加,还关心民情,热心公益。闽安沈公桥(原名迥龙桥)是古代闽安通往闽江下游和闽东唯一的石桥。清闽安水师左右营隔河设立,来往于此桥。道光年间,沈公桥复圮,严重影响交通、军训和海防安全。 江继芸当时是闽安协水师副将,主动参与当地重修沈公桥,他积极劝募左右两营的官兵捐赠俸禄和资金,自己更是率先垂范,捐出二十两银子,带动两营的军士们总共捐出一百两纹银。江继芸还亲临工地指导,派左营中军府闽安守将颜明亮总理修建工程,道光二十年(1840年),石桥竣工。 新桥投用后,不仅加强了防务,还方便了百姓交通,被后世所津津乐道。现在来到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闽安邢港上,还能看到这座桥。桥为花岗石平梁建筑,南北走向;桥墩呈船形,每两墩之间铺三根硕大石梁。作为省级文保单位,它与闽安一起,见证了无数风雨,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 讲述者:薛来清 人物简介:平潭文史研究者,平潭三中原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平潭厅乡土志略·译注考释》特邀编辑。 谈及江继芸研究,薛来清谦虚地说,他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开始研究的契机源自2019年受邀参加筹备纪念江继芸诞辰240周年暨殉国180周年的会议时,议定要编撰一本江继芸纪念文集。 2021年初,江继芸第六世孙、江继芸纪念馆馆长江永平告诉薛来清,他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集到10余则珍贵的馆藏史料,其中涵盖江继芸生平履历及奏折等珍贵资料,因为都是竖排的文言文,需要有人承担释文工作,以便为解读江继芸生平提供新的依据。自此,薛来清利用一年多时间,对这些珍贵史料进行释文,力求找出与江继芸相关有价值的史料。 以往由于史料缺乏,专家学者在研究江继芸过程中出现过一些误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江继芸出生时间、履历等部分史实。薛来清说,他们发现部分作者在所写文章中引用的以往编纂的书籍和史料,与新发现的江继芸史料中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有的文章在引用史料的同时,还作进一步推演、铺叙,渲染情节,造成失实。近年来,任恢宗、李积安等平潭文史研究者致力于江继芸研究,对部分涉及江继芸的史实进行考证,解决了以往部分存疑问题,同时补充相关史料缺失的部分。(余小燕 陈而坚 游凌怡) 链接 江继芸简历(修正版)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出生于平潭侯均甲右营村,为五福境人。投军编入福建水师海坛镇右营时间未详。 嘉庆十三年(1808年),随海坛镇总兵孙大刚出洋追剿洋匪蔡牵,因功拔补外委,擢升福建水师提标左营把总(正七品)。 道光三年(1823年),福建水师提标前营左哨千总(正六品),其间署理水师提标右营守备。 道光十年(1830年)正月,福建水师提标左营守备(正五品)。 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一月,超擢金门镇标左营游击(从三品)。 道光十五年(1835年),福建水师提标中军参将(正三品),其间署理闽安协水师副将。 道光十九年(1839)九月,台湾协水师副将(从二品),未到任。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三月,南澳镇总兵。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三月,海坛镇总兵(正二品),未到任。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五月,调任金门镇总兵,诰授武显将军。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七月初十,率部增援厦门保卫战,领兵御敌,力战牺牲。 (薛来清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