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平潭频道> 社会民生> 正文
手艺人的“线面人生”
2024-07-17 11:56:44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生日吃线面期望长寿、结婚吃线面代表喜庆、过年吃线面寓意平安……在平潭人的生活里,大小喜事都能见到线面的影子。随着时代变迁,费时费力的线面手工制作方式逐渐被机器取代,而在海坛片区中南村,线面手艺人周而智坚守着这份手艺已经四十余载。

做线面供出三个大学生

连日来的晴好天气,是做线面的好时机。凌晨四点,周而智便开始揉面,从面粉变成线面,需要花费近十个小时。“我们凌晨三点就要起床做好准备,赶在中午最热的时候拉面、晒面。”周而智说。

手上的老茧和黝黑的脸庞,是周而智四十多年坚守匠心的见证。周而智回忆,年轻时跟他一起拜师学艺的学徒大都觉得这活太辛苦,后来基本都转行了,只有他坚持了下来。和周而智一同坚持下来的还有那一把把锈迹斑斑、手柄早已磨得光滑的切面刀。

周而智说:“我靠做线面供出了三个大学生,家里的孩子有的考上研究生,有的在大城市工作……”提到家里孩子,周而智言语中透着骄傲。

“虽然现在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但线面在平潭承载了许多寓意,我还是会一直将这个手艺坚持下去。”周而智说,他将把切面刀收藏起来,并一代代传下去。在他看来,这些切面刀不仅是他谋生的工具,更是传统工艺传承的象征。

线面是美食也是情怀

临近中午,太阳当空,周而智夫妇开始了拉面工序,一根根线面在他们手中不断被拉长,在阳光照射下,线面细如银丝,随风摇曳,散发着淡淡的面粉清香。

“拉面靠的是一股股巧劲儿,不能光凭蛮力。”周而智说,“如果使用机器制作线面,效率虽然高,但味道和口感却不如手工制作的。”

制作线面有12道工序:和面、揉条、缠面、拉面、晒面……任何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周而智一直秉持用传统工艺制作线面,凭借着经验,可以熟练把握制作工序,竭力保证每一条线面的品质。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气候特点各不相同,制作线面时必须凭经验应对。”周而智说,每次做线面他都要根据当天的湿度和温度调整水和盐的比例,还要注意手工揉搓和面的力度。此外,晒面也有讲究,要把握好时机把面收进来。“天冷,晒的时间长些,天热,就要及时收进来。”

“手工线面是平潭人常吃的美食,也是一种家乡味。这么多年我已经习惯了做线面,也喜欢这份手工制作的情怀,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做好每一根线面,得到顾客的肯定。”周而智说。

卖面工具见证平潭飞速发展

一道工序紧跟一道工序,一直忙到下午四点多,周而智才收工,随之而来的则是购买线面的电话。“村里有民宿业主预约了线面,我这就给他送过去。”趁天色还早,顾不上休息,周而智便骑上电动自行车去送面,顺便售卖线面。

“卖线面嘞……”叫卖声飘荡在村庄里,已经成为许多村民心中难忘的记忆。

周而智骑的电动自行车是在前几年买的。“电动自行车开起来是方便很多,但是容易开得太快,顾客听到叫卖声出来,我可能就已经开走了。”周而智笑着说。

谈起最初的卖线面经历,周而智打开了话匣子。“最开始是我的妻子挑着担子卖线面,那时候一到下雨天,村子里的泥巴路深一脚浅一脚,很不好走。”后来买了辆自行车,载着线面,方便了许多。但遇上泥土路坑坑洼洼,泥浆裹满车轮,有时候怕车打滑,只得扛起车子走。

随着平潭的发展,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村都通了水泥路,路边还装起了太阳能路灯。”周而智说,村里还建起了文化活动广场,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一些村民还在村里开起了民宿,村里的贝雕平潭艺术馆引来了不少外地游客,村庄处处呈现着生机和活力。

(陈而坚 文/摄)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