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福建日报看平潭 > 正文
风浪中的“桥梁医生”
2024-06-21 11:00: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季亚军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是我国首座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蒋明亮负责其检查与维护保养工作已有两年

风浪中的“桥梁医生”

东南网6月2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哲昊 程枝文)

近日,在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桥上列车飞驰,桥下波涛汹涌。顶着风、冒着雨,南铁福州工务段平潭大桥工区工长蒋明亮正带着两名同事行走在桥梁下部。他们小心翼翼地扶着栏杆,对桥梁底部设备进行周期性检查。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是福平铁路关键性控制工程,也是我国首座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大桥连接长乐和平潭,全长超过16公里。来自湖南衡阳的蒋明亮已在此工作两年,他主要负责对桥面、桥墩、主塔以及桥梁结构等进行“健康体检”和维护保养,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桥梁医生”。

别看蒋明亮像名刚毕业的学生,27岁的他已凭着出色的“医术”成为一名技术骨干。粗略估算,一年到头,蒋明亮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桥上度过。

不一会儿,一阵风裹挟着雨水袭来,吹得人睁不开眼。但蒋明亮仍从容地举着观测仪,仔细观察裂纹、裂缝以及锈蚀等情况。“这座桥具有铁路和公路两种运输功能,这意味着其承担的负荷更大,一旦梁体出现安全隐患,后果不堪设想。”

大桥所在的平潭海峡是世界三大风暴海域之一,风大、浪高、水深、流急,素有“魔鬼风域”之称。这里每年6级以上大风超过300天,7级以上大风超过200天,对桥梁的冲击呈几何倍数增长。

在距离海面四五十米甚至更高处作业,是技术活更是体力活。蒋明亮坦言,自己原先一直在陆面铁路工作,来平潭后才开始高空作业,一遇到大风天气,作业平台的扶手就摇个不停,整个人“心跳加速、双腿直打战”。

241个桥墩、8个桥台、196个箱梁、304根斜拉索……每一个零件、设备对大桥而言都至关重要。面对如此复杂的作业环境,如何守好大桥安全?

“迎风成长”,是大桥养护工的真实写照。凭借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品格,蒋明亮克服了恐高心理,迅速练就了一身“绝技”。“大桥‘体检’,也讲究望闻问切。”他告诉记者,打个比方,桥梁的“病症”几乎都和缝隙相关,必须具备“火眼金睛”和“顺风耳”。

在B50号墩台面,蒋明亮领着记者一头钻进了漆黑的箱梁。除了工人们头顶的射灯,梁体内仅有几束从过道照进的微光,一眼望去,40米长的箱梁仿佛一条没有终点的隧道。在箱梁正上方,每隔一会儿就有高铁开过,引起阵阵噪声和震动。

“叮叮当当……”许是习惯了这样的环境,蒋明亮丝毫不受影响,他手拿检查锤,猫着腰、贴着墙,采用轻敲细检的方式给大桥“听诊”。这是为了聆听是否有异样声响,以此辨别墙体混凝土结构是否坚固等。不仅如此,即使是1毫米宽的裂缝,一旦发现,也得用手触摸,反复观察,并准确无误地记录在案。

蒋明亮对记者说,每次作业用时5个多小时,每人要在数个箱梁里、承台上来回走6到10公里,至少敲5000锤。“我们的运动步数常年霸榜微信朋友圈。”

到了凌晨,列车方才停运。蒋明亮和同事乘坐轨道车来到桥面上进行天窗作业,主要检查风屏障等设施,一干就是近5个小时。“冬天的夜里,海面上气温只有四五摄氏度,刀子般的寒风使劲往裤管里钻,那叫一个酸爽。”蒋明亮打趣道。

不仅体验过大风“摧残”,蒋明亮还深切感受过平潭海域的巨浪。由于大部分桥墩承台位于海面之上,蒋明亮也需定期乘船出海检查承台是否开裂,并完成日常维护。

去年7月一次出海时,蒋明亮曾遭遇险情。“完工返程途中,海面突然刮起狂风大浪,整艘船一会儿左摇右晃,一会儿上下颠簸。”他回忆道,船舱外浪花飞溅,六七米的海浪比船还高,船身一度严重倾斜,想想都后怕,所幸安全返航。

完成阶段性检查后,蒋明亮和同事们来到位于入岛处的大桥健康监测中心,将桥上布设的传感器所传回的数据,与实地检测结果进行比对,最终形成大桥“体检”报告,为后续维修保养提供可靠支撑。目前,大桥各构件、设施等均处于健康状态。

临近旅游旺季,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上的车流比往日密集了不少,蒋明亮的工作也更加忙碌。“守护好万千旅客的出行平安,容不得一丁点闪失,这是我的职责,也是担当。”他坚定地说。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