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平潭频道>社会民生>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丨平潭商圈四十年变迁:老圃绽新葩 香溢百姓家

2018-08-26 10:17:00陈澜清来源:平潭时报责任编辑:季亚军我来说两句

商以城在,城以商兴。作为商业承载体,城市商圈与居民的生活密不可分。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平潭南街为中心的旧街区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坛商业街(平潭小商品市场)的兴起繁荣,从翠园中路、西航路鳞次栉比的商铺店面到金井湾新区的快速崛起,平潭商圈历经四十年变迁,从昔日的水泥马路市场走向城市综合体。

旧街区“诉说”昔日辉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平潭商业中心:平潭南街

改革开放前,平潭的商业业态还比较单一。走过南、北街一带的旧街区,脚下石板路被磨得光滑圆润,幽暗转折的小巷里,不时升起炊烟,葱绿的青藤骑墙生长。尽管已经没落,但对于平潭老一辈人来说,并不陌生。改革开放以前,这里是老城关的中心商业街。如今,除了几家做白事生意的店面和金店外,已十分冷清。

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党校(以下简称“党校”)教师、平潭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詹立新是土生土长的平潭人,他的童年就在南街度过。以南街为中心向东面发展,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城关的商业街发展路径。改革开放以前,从现在的党校到华侨大厦十字路口,仅有一条近百米的水泥路,也是当时全平潭唯一的一条水泥路。

在这“巴掌大”的地方附近,涵盖了老百姓日常衣食住行的各类店铺。早前的平潭人还在那买过洋面、洋火、洋布等洋物……北街铁铺的敲打声不绝于耳,南街阿马仔煎包店是当时全城的“网红店”。詹立新回忆道,此外还有80年代最火的百货商场——新百货,是人们日常购物逛街的必去之地。

后来,随着平潭经济的逐步发展,商业街数量逐步扩大,至1995年,城区开始有海坛路、潭城路、万顺路、翠园路、福胜路等20条主要商业街,共有店面1628间,商业、饮食业经营户2842户。

新商圈“谱写”岚岛明天

二十一世纪初的平潭商业中心:海坛商业街

进入千禧年,伴随着市民消费诉求的不断升级,老商圈升级换代,新商圈不断涌现。现代化的新兴商业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平潭的商圈面积越来越大。位于翠园中路的平潭海坛步行街也走过了十几个年头,而过去地广人稀的西航路如今楼盘林立,沿街商铺密集。平潭太古城项目、台湾夜市广场等一大批新商业大楼也正逐步崛起。

而最值得一提的,要属海坛商业街的变迁。从南街往东的海坛商业街承载着几代平潭人的记忆。尤其到春节期间,人群熙攘、人声鼎沸,一度成为旧街区最拥挤的路段之一。它从1985年开始筹建,1987年营业。1990年又改建为“海坛商业城”,占地3000平方米,整栋大楼,集齐了几百户商铺。犹如一个百宝箱,从针头线脑、衣帽鞋袜到锅碗瓢盆等等无所不有。

如今,走过三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已全无当年的繁华痕迹。2017年,承载着平潭人记忆的海坛商业街搬迁新址,时尚美观的新址大楼现代风十足,大楼内先进的照明、监控、安全消防系统一应俱全。海坛商业街的发展,是传统商业圈的升级转型。而在平潭的东南角,海坛古城的崛起则是平潭新兴城市商业业态的形成。

海坛古城(资料图)

中式古建筑为主体风格,糅合了明清两代院落特色。青砖灰瓦、雕梁画栋、花园庭院。2015年,海坛古城正式开门营业。古城内,海鲜楼、伴手礼土特产、台湾小吃、平潭特色美食等各类店铺琳琅满目。

近日,海坛古城内的平潭首家民间博物馆——海坛水师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以闽台文化为背景,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功能于一体,成为打造成海峡两岸一站式旅游集散地。

“以闽台文化为背景,又融入海防博物馆等平潭地域文化元素,结合平潭旅游热度发展,海坛古城是平潭城市发展的新名片。”福建中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黄有锋曾表示。

如今的平潭商业中心之一:跨境交易中心(资料图)

无独有偶。在平潭的西南角腹地,金井湾新城区崛起是平潭新商圈发展的又一“缩影”。这里的新丝路跨境交易中心,可以让你足不出户,买到各国种类丰富的进口商品。这里还有平潭首家五星级酒店——金井湾酒店,目前已进入试营业。而在新区的一栋栋高大的住宅小区周围,沿街的餐馆、超市、饮品店琳琅满目,为新区人民的衣食住行提供极大便利。

改革不停,开放不止。平潭商圈四十年的变迁,印证着平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正在改革发展之路上前行的平潭,将继续发生蜕变。(记者 陈澜清 文/摄)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大学城酷图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