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区东山村龙头山栈道成了网红打卡地
东南网莆田8月22日讯(本网记者 吴炳端 文/图)漫步在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东山村龙头山栈道,木兰溪入海口赫然入目,陆地与海洋的交接处,茂盛的红树林点缀着海岸线。葱郁的红树林间,不少白鹭或翱翔上空,或在林间觅食。村民在凉亭休闲聊天,游客则不时用手机拍下白鹭翱翔的身影。
在本地人眼中,东山村海湾曾是另一种景象——海岸线外建筑垃圾遍地,船舶停靠杂乱无序,导致该区域的滩涂湿地功能弱化,严重影响了海岸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滨海环境质量大幅下降。2019年,荔城区启动了木兰溪入海口蓝色海湾整治工程,经过多年努力,海水干净了,黑脸琵鹭、弹涂鱼等生物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退养还滩、红树林修复
提升蓝色海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我们通过退养还滩、红树林修复、芦苇草滩修复、黑脸琵鹭保育、入侵植物治理等‘清退+多元修复’的手段,提升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荔城区自然资源局相关工作人员郑鹏澈介绍,项目总投资1.15亿元,退养还滩约215 公顷、修复红树林约20公顷、修复黑脸琵鹭保育工程4.7多公顷、修复滨海湿地72多公顷,有效改善了海湾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海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据介绍,近年来,荔城区通过对原有围塘养殖进行清退,改造滩涂地形和土壤基质。退养还滩后,再通过自然保育、改造修复和重建恢复的方法恢复木兰溪入海口红树林,同时以红树林为隔离带,开展生境营造(场地塑形)、局部营造生态鸟岛、局部营造自然缓坡滩涂等,构建黑脸琵鹭保育区,作为黑脸琵鹭、白鹭等滨海湿地鸟类栖息空间,让它们可以到该片滩涂栖息、觅食。“此次清退养殖,减少人类活动干扰,增大自然环境空间比例,形成的自然滨海湿地可为黑脸琵鹭等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地。”郑鹏澈说。
在生态治理过程中,荔城区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整体性。除了修复红树林,针对水生植物互花米草破坏生态环境这一难题,采取“物理+生物”的方法,通过人力或简单设备去除互花米草地上和地下植株后物理翻耕,在海堤外侧种植条带状芦苇草滩,恢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形成良性演替的红树林、芦苇草滩群落,以此遏制互花米草生长。
如今,退潮后的滩涂上,红树林连绵成片、郁郁葱葱,成为海洋生态修复的生动写照。
黑脸琵鹭、弹涂鱼重现
荔城区蓝色海湾整治显成效
“烂海滩”摇身变成“网红打卡地”,黄石镇东山村、东甲村等地入海口的美丽蝶变,映射出荔城区近年来扎实推进海洋生态高水平保护的成效:红树林与盐沼滩涂构成的堤外生态减灾带,能够发挥消浪、促淤等防灾减灾功效,可有效降低风暴对海堤的冲击力,起到保护人民群众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的作用。海岸线生态修复为多种野生动物提供优质的生存环境,促进河口生物资源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河口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稳定性,区域鸟类多样性指数增加27%。
“这里原来都是一片滩涂,岸上又都是草地,村民都不会到这里来,更别说游客了。”在东山村当了20年村干部的邹志强说,自从荔城区实施蓝色海湾整治种上红树林、建了休闲栈道后,每天早晨、傍晚都有村民来栈道散步、休闲,人气多了,就吸引了很多外面的群众到这里打卡。
村民陈国民每天都会到栈道散步,走累了就在凉亭休息,与邻居、朋友聊天,“身心愉悦”是他最直观的感受。“种上红树林后,环境变好了,再建了栈道,我们就愿意过来散步,吹着海风,别提有多痛快了。”陈国民说。
“我也是在朋友圈看到别人发的照片,感觉还不错,就过来看看。”张先生带着小孩从市区过来散步,他表示傍晚天气不热,海风吹着也比较舒服,下次可以约三五好友过来泡茶。
除了自然风光,荔城区还注重科普教育的推广。蓝色海湾整治工程配备了科普栈道和科普展示馆,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游客介绍海洋生态知识和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不仅增强了游客的环保意识,也为当地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了解海洋、认识自然的窗口。“蓝色海湾整治后,为海岸带及邻近的陆域区域提供着极为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推动地方旅游文化和科研教育影响力,有效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实现人与自然统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郑鹏澈说。
眼下,蓝色海湾已成为潮汐式可淹没的浅滩湿地和林下湿地,水环境、植物环境大大改善,许多鱼类、鸟类在此建立栖息地。“下一步,我们将以荔城区蓝色海湾整治为契机,规划一些休闲游、亲子游项目,打造宜居宜游的海滨生态打卡地。”东山村村干部邹志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