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正文 |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正文 |
2022-11-29 14:24 黄凌燕 杨怡玲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金晶晶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一封家书、一张照片、一段视频、一个书包、一把锄头……我们恳切呼吁全国广大知青、社会各界,踊跃捐赠,共同再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11月21日,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指挥部、荔城区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中心联合发出一封特殊的“征集令”。 为完善和提升古城风貌,莆田市将在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知青文化记忆博物馆、知青旅馆、知青文化街,集知青文化元素、休闲旅游、住宿餐饮于一体,展现知青上山下乡的奋斗史。 知青文化记忆博物馆将设立在衙后邮局(如图)。邮局墙上的一张海报诉说着一段从兴化古城邮局寄出的一封信,改变了全国知青命运的故事。1972年12月,原莆田县小学教师李庆霖致信毛泽东主席,反映知青儿子上山下乡,“口粮不够吃,患病没钱看”等问题。1973年4月,毛主席亲笔给李庆霖复信,“寄上三百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这封来自莆田兴化古城的信,促使党中央下发了21号文件,切实解决了下乡知青在口粮、住房、医疗方面的实际困难,某种意义上改变了全国1700万知青的命运。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以往和生活关系密切的邮筒,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衙后邮局将重新利用,打造成知青文化记忆博物馆。向社会公开征集的知青物件,反映知青的历史沿革、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要工程、风土人情、生产生活,包括各种家具、农具、照片、日记、音像影像资料、档案材料等。征集所得的物品将作为收藏品,永久收藏于莆田知青文化记忆博物馆。 “咱们现在家里收的快递,在以前就是从这样的邮电局寄出。我小时候,常在这里玩,看人们在这打电话、寄包裹、发电报……”长寿社区66岁居民林君武对衙后邮局“重生”表示期待。 在县巷,知青旅馆已进入装修阶段。旅馆占地面积122.4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12.65平方米,以新青年为定位,通过灯光布置、老城物件展示、墙画改造等,打造知青文化和亲子文化为主题的新青年旅馆。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