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
2019-08-14 16:24 王龙风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252117586d9338c6ddac494a16bcd543 编者按:饮水思源,缅怀革命先烈;抚今追昔,传承革命精神。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历史照进现实,用革命精神启迪未来,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中共莆田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莆田市通联站、东南网莆田站联合开展“讲述共和国诞生的故事”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之情、强化爱国之志,激励和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奋力推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和美丽莆田建设的实际行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东南网莆田8月14日报道(本网记者 王龙风 文/图)“八一”建军节前夕,陈金泉和陈金华兄弟俩特地前往莆田涵江区新县镇外坑村陈天章烈士故居、外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和白沙镇澳东村澳柄宫中国工农红军第23军第207团团部旧址等处,缅怀先烈、慎思追远。 陈天章烈士是俩老人的伯父,因烈士无后,陈金泉过继为其子。1948年出生的陈金泉和其胞弟陈金华,从父辈处了解到先辈的光荣事迹,多年来也一直在收集关于先辈的革命史料,他们从文献资料当中按图索骥,追寻先辈英勇奋斗的革命故事;来到先辈身前战斗过的地方,感悟那段烽火岁月燃烧下的光荣历史。 陈天章烈士故居 学习进步思想 光荣入党成为莆田首批党团员 在涵江区新县镇外坑村芹山自然村,有一座很不起眼的两层老旧土墙瓦房,瓦房侧面有两间外墙得到修缮的房屋,那是陈天章烈士的故居。在革命斗争年代,房子被反动派放火焚毁,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重建。房前立着的一块“陈天章烈士故居”的石碑,彰显出这座房子的特殊性。 陈天章别名柯芹,1906年出生于莆田县新县乡外坑村一个农村家庭。他11岁时父母相继病亡,由婶母抚养。1922年,陈天章考进莆田哲理中学。这是教会办的一所学校,牧师经常对学生进行奴化教育,陈天章对此极为反感。 陈金泉介绍,有一次,陈天章发现校长章文新(美籍)把中国国旗倒置过来包裹花缸,马上召集一部分同学找校长说理,并且发动同学罢课,迫使章文新不得不在全校大会上公开承认错误,并向国旗行三鞠躬礼。这一斗争维护了民族的尊严,显示了学生团结斗争的力量,陈天章的斗争精神深为同学们所钦佩。 1923年,陈天章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当时,在厦门大学后转入上海大夏大学读书的莆田籍学生陈国柱先后从厦大、大夏大学带回各种革命书籍,在莆田各中学散发。陈天章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革命书籍,选择了献身革命的道路。陈国柱从大夏大学毕业后,受中共中央派遣,回莆田进行建党工作。1926年2月,陈国柱吸收陈天章等为莆田首批团员,同时建立莆田党团混合支部,陈天章为委员,同年6月转为中共党员。 1926年,莆田党组织为了纪念“五卅惨案”一周年,决定举行示威游行。陈天章根据组织布置的任务,到各学校联络发动,出色完成了宣传组织的任务。那年5月30日,莆田城里各校学生2000多人冲出校门,汇成一支强大的游行队伍。陈天章始终走在队伍的前头,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 领导武装斗争 创建闽中第一支工农游击队 1926年12月,中共莆田特区委成立,陈天章当选为特区委组织委员。1927年4月3日,国民党右派势力在福州发动了反革命政变,随即在全省各地开始大肆逮捕杀害共产党员。根据党组织的决定,陈天章深入农村,开展秘密活动,努力恢复党组织。年底,中共莆田县委成立,陈天章任组织委员,兼管兵运工作。 1928年,莆田县委决定在群众基础比较好的广业地区建立游击武装。陈天章坚决执行党组织的决定,马上到东度、夹漈、澳柄一带,发动当地党组织筹集长短枪17支,组织了20余人,创建了闽中党组织所领导的第一支工农游击队,并担任了游击队长。游击队成立后,陈天章率领部队到处打击“缉私队”,拔除民团据点,积极开展除霸斗争,收缴地霸武器。从此,该地区的革命武装斗争就此起彼伏、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1930年3月24日,陈天章、张如琦等率游击队在江口镇周围发动群众300多人,袭击附近新墩村的盐兵排驻守处,与盐兵斗智斗勇,一举缴枪24支,并将盐兵的物品分发给群众,在该地贴布告、标语,散传单。此次战斗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各地群众的斗争勇气,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推动了闽中革命斗争向前发展。 1930年4月,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陈天章、陈兆芳等决定把江口和沿海暴动的骨干队伍拉到广业东泉与王纪修等领导的广业农民自卫队汇合,并发动群众,组织农协,扩大武装,逐步向整个广业山区拓展,创建广业红色区域,作为莆田游击战争的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三军二O七团团部旧址澳柄宫 整合游击队伍 担任红军二○七团政委 在涵江区白沙镇澳东村澳溪畔有一座名为澳柄宫的宫庙,这是一处革命旧址,是中国工农红军第23军第207团团部所在地。澳柄宫前,澳柄溪水缓缓流淌,休闲步道沿溪延展,古老斑驳的澳柄石桥横跨溪上,村里老人拄着拐杖悠闲地从这一头走到了那一头。 眼前的景象仿若世外桃源一般,而在七八十年前,这里战火纷飞,闽中英雄儿女英勇抗击着反动派的镇压和围剿。陈金泉和陈金华兄弟在澳柄桥上站立良久、陷入沉思,脑海里已经满是先辈在此英勇战斗的历史画面。 红军207团旧址陈列馆 1930年8月,莆田红军游击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3军第207团,由黄琬任团长,陈天章任政委。革命队伍的日益壮大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地方驻军很快兵分两路合围红二O七团驻地澳柄宫。黄琬在指挥战斗过程中自己断后,结果因弹尽受伤被捕而壮烈牺牲,陈天章率部与敌激战至弹尽后方才成功撤离。 1930年10月,省委常委兼军委书记王海萍同省委农村巡视员邓子恢到莆田传达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关于在莆田建立特委组织、领导闽中地区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的指示。同年11月9日,中共莆属特委宣告成立,领导莆田、仙游、福清、惠安四县,莆田总行委机构随之撤销,恢复设立党、团组织。这是闽中历史上第一个地委级党的组织,陈天章担任特委委员。 邓子恢因当时留在莆田工作而被拥戴兼特委书记。邓子恢在特委会上介绍了闽西的土地革命经验,并帮助莆田的同志总结前一段武装斗争受挫的教训。由于澳柄乡地处交通要道,当地反动势力基础较雄厚,使斗争屡次受挫。外坑乡因为地处山区,山高路险,群山绵延,地形隐蔽,群众基础较好,是当年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理想之地。特委会因此采纳了陈天章的建议,决定把土地革命试点和红军据点由澳柄乡转移到莆田东北部的外坑乡。 外坑乡苏维埃政府在宣德宫宣告成立 开展土地革命 参与创建莆田第一个红色政权 在新县镇外坑村,有一座名为宣德宫的宫庙,见证了闽中党组织在莆田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一次历史壮举。那里是外坑乡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的地方,这是中共莆属(闽中)特委在莆田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如今的宣德宫只是当地村民的一处宗教活动场所,时常香火缭绕。 外坑乡苏维埃政府纪念馆 宣德宫旁则建起了一座外坑乡苏维埃政府纪念馆,馆内收藏了一部分当年的生产生活用具和武装斗争的枪支武器等。纪念馆还专门制作了一部纪录短片,将这段历史以影像的方式呈现。对眼前的这些,陈金泉和陈金华看得津津有味,似乎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1930年11月,随着武装斗争力量得到加强,邓子恢等决定把红二O七团改组为福建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同时成立红军教导队,陈天章当时任支队政治部主任。当年11月18日,福建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在外坑乡举行成立典礼。红二支队成立后,便立即在外坑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打击地主、恶霸革命斗争。 陈金泉介绍,当时陈天章带头率队抓捕3个与他有亲戚关系的地主,缴枪8支、罚款800元,群众看到共产党和红军领导人真正大义灭亲,不徇私情,很快便纷纷表示拥护。之后,经过斗地主分田地斗争和发动,特委领导认为成立外坑乡红色政权的条件已经成熟。 1930年12月9日,各村农民代表会议在外坑乡宣德宫召开,宣告外坑乡苏维埃政府成立,正式创建外坑苏区。这天,宣德宫门前如庙会赶集一般热闹,代表大会会场布置得庄严肃穆,门口悬挂会标、红旗,四周张贴革命标语。这一块纵横十多里的赤色区域影响一天天扩大,很快在莆田山区起到了示范作用,对莆属各县革命形势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外坑乡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内收藏的革命战争年代的生产生活物件 外坑乡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红二支队的频频出击,引起当局的极大震惊。1930年12月底,当地驻军纠集海军陆战队和地主武装800多人,兵分三路“围剿”外坑苏区。面对强敌,红军指战员奋力反击,英勇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队伍被冲散,陈天章负伤后不幸被捕。陈天章被押途经白沙街时,慷慨激昂地向围观的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号召大家继续与反动派作斗争。1930年12月28日,陈天章在莆田城关南门外英勇就义,时年24岁。 陈金泉(右)和陈金华(左)兄弟在澳柄宫革命旧址合影留念 “严父为革命事业艰苦奋斗而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这种不畏艰险、大义凌然的英雄气概令人敬佩。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先辈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为社会作出应有的奉献。”陈金泉说。 (注:本文史实部分参考来源《闽中革命烈士传》和《中共闽中地方史》二书)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