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 | 莆田政务 | 莆田舆情 | 本网原创 | 福建日报看莆田 | 莆田视频 | 健康生活 | 妈祖之光 | 天下莆商 | 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福建日报看莆田> 正文

孙仁英:还携笔墨绘丹心

2019-05-16 09:16 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王龙风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年过八旬的孙仁英依然每天坚持绘画。

2017年春节期间,包括孙仁英在内的原李耕国画研究所10位画家作品展在仙游文庙展出。孙仁英现场作画,引观众围观品赏。赵贺民 摄

2018年11月,孙仁英中国古典人物画作品展在李耕故居举行。赵贺民 摄

孙仁英作品《铸剑图》

东南网莆田5月16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欧碧仙 通讯员 赵鲜明 文/图)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李耕与齐白石并称“南李北齐”,并与李霞等开宗立派创立“仙游画派”,同时开创了全国首例以在世艺术家名字命名设立的“李耕国画研究所”。作为李耕晚年最近身的闭门弟子,他25岁时拜李耕为师,伴随大师左右近5年,得其真谛而渐成为一位著名的古典人物画家。他就是孙仁英。

孙仁英,1934年生于仙游。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史馆馆员、仙游李耕国画研究院名誉院长。

孙仁英师从我国古典人物画大师李耕,承其衣钵,系李耕国画艺术主要传人之一。其创作的《竹林七贤》被国家永久性收藏,悬挂于人民大会堂;《女娲补天》《铸剑图》《高士》《桔颂》等近百幅作品先后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博物馆、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美术馆、中国邮票博物馆等单位举办的全国展览并获奖;出版有《孙仁英古典人物画集》《当代实力派画家:孙仁英作品专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图册(孙仁英)》等。

缘起:挚爱艺术缘遇先生

孙仁英的曾祖父系道光年间钦赐文魁。本是书香门第,到了父辈,他们却喜欢经商。独独孙仁英与众不同,自幼偏喜欢画画。

小时候,孙仁英家住仙游龙星街(现二保街)。那时,隔壁是个牙医店,孙仁英经常从牙医店拿些废弃的粉模,以买来的李霞画册和在许多店堂里看到的李耕作品为样板,在街道上到处临摹乱画,或到当时城里一家叫“三明同兴”的宣纸专卖店买来宣纸作画。

15岁那年,孙仁英初中毕业。父亲要他学做生意,他却是一点兴趣也没有,依然喜欢画画和手工艺。

父亲虽不情愿,但孙仁英自有他的“护身符”——在伯父的支持下,孙仁英得以弃商从艺,开始学做木工。

但业余时间,画画仍是孙仁英的心头挚爱。

他坚持习画,并经常向附近的老师请教。其间,得到多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县领导的关心关注。他经常应县里邀请为有关部门创作各类宣传画和参加各种展览活动,并开始向各级报刊投稿,作品经常被《福建日报》采用,多次入选全省美展。后又被县工会推荐,先后到仙游县公安局、晋江地区公安处和省公安厅负责宣传工作。

其时,孙仁英仍不觉得自己已经叩开了通往美术界的大门。但作品屡受肯定,还是让这位清瘦的青年愈发斩不断自己的艺术情愫。

1959年,为继承、发掘、抢救和整理李耕的传统国画艺术,省里决定成立“李耕国画研究所”。同时,要选拔2位国画基础较好的青年跟随李耕学习,继承他的传统国画技法。县里首先确定要调进时任仙游师范学校美术教师的陈毓和,陈毓和又向上极力推荐当时正在省公安厅工作的孙仁英。

“听到县里要调我去跟李耕先生学习国画的时候,我心里十分高兴,毫不犹豫答应了下来。”放弃人人羡慕的公务员身份,近身学艺当“学徒”,这个在当时很多人看来甚是艰难的抉择,却是孙仁英梦寐以求的机缘。

他与李耕的师徒情谊,以及他的艺术成长之路,也是从这一个坚定的点头开始的。

承志:得其真谛渐成名家

孙仁英现居于仙游八二五大街的一处小巷,在其二楼画室的画案前,一直摆放着其恩师李耕的照片。已届耄耋之年,孙仁英依然以其旺盛的精力和高昂的创作激情活跃于中国画坛,这与他和李耕的师徒往事分不开。

李耕国画研究所刚成立时,设在仙游县文化馆办公的祠堂内。作为百里挑一被选调进研究所的弟子,组织上让孙仁英跟随李耕习画的同时,还要负责李耕的日常和生活用度。为此,他经常陪伴李耕左右,备受李耕的关心和器重,也最能深刻领悟李耕“初学画,效先贤,严法度。基础既奠,要重观察,创新意,求于有法处变无法,力图不落前人窠臼”的道理。

李耕的画作笔力酣畅、气势雄健,要学习他的传统国画艺术,须先学好他的工笔画。但彼时李耕已年届古稀,艺术也进入至高境界,平时创作的作品,大多是半工写和大写意,很少画工笔。尽管孙仁英早有美术功底,跟随李耕学画后,画艺也大有长进,作品经常被推荐参加全国、省、市大展并频频获奖,但各方领导的关心和关注,还是令他感到压力很大,唯恐自己跟不上、学不好。

“不想继续学,想离开研究所”的念头开始在他心头盘旋,并不时流露出来。不知谁把消息传到李耕那里,一天,李耕特地走到孙仁英身边坐下,对他说:“仁英,我告诉你,你就按现在的画法坚持画下去,工笔慢慢再学,诗词方面我也会教你。你会有所成就的。”

李耕的一席话,留住了孙仁英,也成就了孙仁英。

此后,孙仁英不仅跟随李耕刻苦习画,同时遵循恩师的教导,大量研习前人作品、大师画论以及传统艺术文化,取其精华,触类旁通。他的作品取材意向与李耕相似,多是民间传说故事,如仙佛、高士、仕女兼山水、花鸟等。然而,他又有自己的创新,独步于自己的艺术境界之中,终成一位颇有成就的古典人物画名家。

活跃中国画坛数十载,孙仁英多次应邀在北京、上海、厦门、西安等地举办画展,《女娲补天》《铸剑图》《高士》《桔颂》等近百幅作品先后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博物馆、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美术馆、中国邮票博物馆等单位举办的全国展览并获奖。2001年,孙仁英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古典人物画作品《竹林七贤》。

守正:回归古典守法正“源”

1964年,李耕与世长辞,一代古典人物画大师陨落。

师从李耕五年,却让孙仁英的一生都与学习、研究和传承“李耕画派”紧密相连。

1981年,李耕去世17年、李耕国画研究所解散15年之后,李耕国画研究所恢复,孙仁英继任为研究所所长。作为李耕国画艺术的研究继承和发展创新的领头人,孙仁英更深切地认识到重振、发展“李耕画派”之任重道远。

孙仁英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研究所和创作中度过的。他还继承恩师遗志,组织全所研究员千方百计保护李耕的国画艺术遗产,同时,对李耕国画艺术的后学者十分关心。

孙仁英认为,后学者在初学李耕国画艺术时要有法可依,但也反对在学习过程中过度拘泥于法,更反对落入泥法不化或浅显无“源”的地步。“这确实是难题。”但通过数十载不懈努力,他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成就——既没有把传统的创作技法和程式当成唯一的楷模,又时时注意时代的审美要求与由时代变化造成的文化氛围。他非常注意从传统中寻找一种与现实有更多关联而又不脱离中国画境界的表述方法。他不是机械地教导后学者在学习李耕国画艺术中变成“熟练工种”式的操作,也不支持脱离循序渐进而“无法无天”。他以自己守法而更用法的作品,让人从中窥见了艺术的平常道理与艺术家的真实心境。

其间,仙游画界后起之秀层出不穷,大量学习、传承李耕国画艺术风格的作品频现国内外刊物和各类大型展览或赛事。孙仁英的艺术创作也更入佳境。薪火相传,众多李耕国画艺术的后学者继续活跃于中国画坛。

师从李耕的五年,对于孙仁英的影响之深远,并不仅仅是画品上的浇铸与重塑,还在于人品上的感化与培养。李耕在世时,先后将自己珍藏的价值颇高的100多幅作品赠送给省文化厅,320多幅作品奉献给仙游县博物馆。师其心更要承其志。1990年,孙仁英应邀在厦门举办“孙仁英古典人物画展”,展后将100多幅作品捐献给厦门残联基金会,被厦门市政府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作为李耕如今唯一的在世弟子,孙仁英心中仍有一份未尽的心愿:“我希望将来把我毕生珍藏的100多幅不同时期创作的精品赠送给政府,成立一个‘孙仁英作品展览馆’,无偿对外开放,让有志于学习、传承李耕国画艺术的后生们可以全面学习、了解、传承李耕国画艺术的特色,也为李耕国画艺术爱好者留下一个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切磋和交流的场所。”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投稿邮箱- 版权所有-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