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 | 莆田政务 | 莆田舆情 | 本网原创 | 福建日报看莆田 | 莆田视频 | 健康生活 | 妈祖之光 | 天下莆商 | 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莆田新闻> 正文

莆田城乡群众 共饮“一缸”安全水、优质水

2017-12-07 08:57 卞军凯 林国富 林剑冰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莆田东圳水库

东南网12月7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林国富 林剑冰 文/图)地处闽中沿海的莆田,是一座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城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全省平均水平的1/3。此外,水资源在莆田地区的分布也极不均衡,地广人稀的山区水资源丰富,经济活跃、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却十分缺水。沿海渔村和偏远海岛的群众,曾长期和盐碱地水井里打出来的“苦咸汤”为伴。

如何满足广大城乡群众喝上安全水、优质水的愿望?近年来,莆田市以蓄水工程、引调水工程、大水厂工程为支撑,加快推进供水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用一座座水库为群众蓄满好水、用穿山跨海的供水管道将好水送往偏远渔村、用先进技术提升水质,通过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把一股股清泉送往城市、集镇和乡村的千家万户。

水源增加,“大水缸”供水有保障

从莆田市区沿着县道261线出发,一路蜿蜒上山,不久就能看到青山环抱、碧水粼粼的自然美景。这里就是湖光山色相映成辉的东圳水库,40多公里长的环库公路上,很多骑行爱好者一路奋力骑车上山,前来欣赏美景。

除了作为旅游景点,东圳水库还是莆田市的“大水缸”,不仅解决了全市150多万人的吃水问题,还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然而,持续运行了50多年的东圳水库,因年久失修,蓄水能力有所下降;与此同时,临港工业的发展对生产用水的需求大幅增加。双重考验之下,一旦遇到干旱天气,水库水位就随之下降,群众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的供应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东圳水库作为“大哥大”尚且如此,其他中小型水库受到的影响更大。2015年春夏之交,由于天气干旱,仙游县多个水库缺水,枫亭镇文子水库等小型水库甚至出现了干枯状态,负责向赖店、盖尾、郊尾、枫亭四个乡镇数万居民供水的东溪水库,当时水位只有正常水平的六分之一,四个乡镇只能用供水两天停水一天的方式供水,给群众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如何破解部分地区“看天吃水”的难题?近年来,莆田市从加大水源供给力度着手,一方面“做优存量”,将东圳水库水源地综合治理作为头号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力推进,提升供水能力;另一方面“做大增量”,兴建一座座新的“大水缸”。

仙游县石苍乡境内不仅群山环绕、原生态植被多,而且流经这里的闽江大樟溪支流粗溪流域内没有工业污染源。因此,莆田市在粗溪中游兴建了全市第二大水库——金钟水库。被誉为“莆田第二水缸”的金钟水库,是莆田市新的“生命水源”,每年可向莆田市中心城区、湄洲湾北岸和仙游中南部提供1.84亿立方米优质水源,有效缓解供水管道沿线110多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萩芦溪是位于莆田市北部的第二大河流。如今,在萩芦溪流域,有乌溪、西音、南浦三座中型水库正在建设或开展前期工作。其中,乌溪、西音水库为省在建重点工程,南浦水库为省预备重点工程。这三座“大水缸”蓄水后,将为莆田城乡群众饮水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十三五”期间,莆田市将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依靠不断增加的水源地,全力构建城乡一体化供水网络,城镇供水保证率实现95%,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0%以上,全面提高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需求的能力。”莆田市水利局局长黄德元介绍说。

新建的引水管网工程

管道跨海,沿海群众告别“苦咸汤”

水库在山中,喝水需求在城市、在乡村、在海岛,靠什么把好水送到城乡群众家中?引水调水的管网工程十分关键。

初冬时节,记者在湄洲湾北岸开发区忠门镇安柄村看到火热的施工场景,工人们正忙着铺设一条新的供水管道。“这里是东圳水利枢纽引水配套工程,因临港工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剧增,因此计划从东圳水库引出一条长度为42.75公里的新供水管道,直接抵达湄洲湾沿海地区。”项目业主单位莆田市供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金才介绍说,“工程完工后,再通过第二条跨海管道互联互通将水送上湄洲岛,可以进一步提高海岛居民的饮水安全性。”

让引水管网穿过波涛汹涌的大海,把大山里的清泉送上海岛,对海岛群众而言,毫无疑问是一项难得的喜事。

“过去我们喝水太困难了,整个罗盘岛上能打出水井的地方很少,井水可以勉强下咽的水井更是屈指可数,遇到大旱天气,水井几乎枯竭,一桶水便要反复使用。”罗盘岛居民施星梅在考上大学、离开海岛后,对当年的饮水难题仍然记忆犹新,“海岛井水太难喝,大家都用‘苦咸汤’来形容。”

现在,通过跨海供水工程,供水管道覆盖一座座散落在海上的小岛,以秀屿区南日镇罗盘岛为代表的6个通水条件最困难的海岛村,已经全部通上了自来水。

自来水管道铺向千家万户,但一些乡村地区却时常出现停水现象,尤其是偏远海岛停水次数更多,凸显出原有水厂处理能力不足的瓶颈。以此前作为城市供水主力的莆田市第二水厂为例,日供水能力约为15万吨,而用水需求却时常超过这一数字。

为了保障供水能力,莆田市兴建了第三水厂。10月20日,第三水厂正式投产,实现了一期每天供水10万吨的设计目标,未来可实现每天供水25万吨。“第三水厂是目前全市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水厂,水源由东圳水库及金钟水库联合提供,可以为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荔城区新度镇、黄石镇、北高镇和火车站等区域提供充足的水源。”莆田市壶山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黄建忠介绍说,以新度镇为例,原来是由当地一家小水厂供应,日供应能力仅为1.5万吨,但全镇28个行政村、11万人口的饮水以及工业用水的需求达到2万吨,“第三水厂投产后,完全满足了当地用水需求,避免再出现停水问题”。

在仙游县,过去城区用水由半山供水厂提供,但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仅为每天3万吨,随着城区框架的拉大、人口的增加,供水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今,随着仙游城区第二水厂的建成启用,城区日供水能力新增5万吨,未来可新增10万吨。此外,与第二水厂配套的供水管网工程覆盖了3个乡镇30个行政村,建成后不但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还彻底解决了5.7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

莆田市第三水厂的生产情况实现了自动化监测。

水质提升,好水喝出幸福感

家住荔城区镇海街道金桥小区的居民,过去十分担心停水,不仅因为无水可用,更忧心来水时从水龙头里喷出的“酱油汤”——由于老城区供水管道是上世纪80年代安装的,而且用的是铸铁管,年久生锈,来水时产生的巨大水压,将部分铁锈、铁渣冲到了市民家中的水龙头里,要放水半天才能恢复正常。

今后,这种担心将不复存在。近日,记者在金桥小区门前的东大路看到,专门针对老旧供水管网实施的改造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将原来的铸铁管、镀锌管全部换成新型PE材料水管,杜绝铁锈问题,避免自来水因老旧管道导致水质下降,把清洁干净的好水送到居民家中。”莆田市自来水有限公司计量所所长林培青介绍说。

改造老城区供水管网,是莆田市着力提升水质、让城乡群众喝上更优质自来水的缩影。除了供水管网,水源地同样在水质提升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对东圳水库,莆田市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投资19.5亿元,以实现“大坝安全、水质优良、环境优美”的治理目标。经过水源地生态综合治理,东圳水库水质已明显好转,取水口水质从IV类提高到Ⅱ类标准;在金钟水库,已根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明确了重点保护区域,同时对水源一级保护区进行隔离防护,还在水源地上游的石苍、游洋、菜溪3个乡镇重点开展水环境整治和造林绿化,兴建石苍、游洋、菜溪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农村污水治理,提升了水质净化和水库水源涵养能力。

东圳水库还在全省率先实施分层取水工程建设。通过新建的5层取水设施,结合自动水质监测站,随时检测、选择出水质最好的一层,然后选择这一层作为饮用水原水,从而保证了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状态下,都能把最优质的水源用于群众饮水。

“我们依托市自来水厂的技术、人才优势,设立莆田市水质检测中心站,为各乡镇水厂的水质检测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培训。”莆田市水务集团负责人表示,“争取早日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同网、同质、同水价,让城乡群众从更加优质的饮用水中喝出幸福感、获得感。”

编后>>>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因此,自来水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至关重要。

群众利益无小事。近年来,莆田市加快推进供水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通过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让城乡千家万户的群众喝上自来水,保障企业和单位的用水需求。与此同时,还在改造老城区供水管网、提升水源地水质、加强水质监测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提升水质,让群众不仅有水喝,而且要喝上好水。

饮水安全不是一个短期项目,而是一项长远事业。一直以来,不少地方的水利工程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工程建后无人管理,导致工程无法发挥预期的效益。莆田推进供水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举措值得点赞,但也应注意,在建好基础设施的同时,政府及有关部门还应建立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真正做到建管并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做到长期造福于民。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投稿邮箱- 版权所有-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