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 正文 |
近日,记者在北京西站暗访发现,医托们在这里“组团忽悠”来京就医的患者。他们自制车站工作证、身穿蓝色制服,组团形成连环骗局,骗外地来京就医者到一家名为“百德堂”的中医诊所就诊。同样在北京站、积水潭医院、协和医院、阜外医院、301医院也是医托的重灾区。行内人士揭秘,此况已存在近20年。医托跟小医院倒三七分成,患者消费1万元,医托拿走7000元,而这些都是患者的“救命钱”。(《新京报》7月6日) 现实中,火车站出口,被各路旅店、一日游的“托”所包围,实在是稀松平常的景观。不过,尽管公众对于火车站的“托”并不陌生,也早有心理戒备,但面对剧情如此复杂,且多角色分工合演的“医托”大戏,就算是足够理性,恐怕也难免入套。 当组团忽悠、连环骗局的“医托”大戏,竟然抢占了火车站这类人流密集入口,其危害性的确不容低估,戳穿这类把戏,更不无有必要。不过,对于“医托”大戏,仅仅靠媒体卧底揭穿其惊人内幕,显然还远远不够。“医托”现象如此难以根治,甚至还有不断升级之势,倒是更值得反思。 不可否认,北京医疗资源的集中,极大的刺激了进京求医的需求,再加上异地求医者往往存在极大的信息不对称,的确给“医托”们创造了可乘之机。而医患之间互信的缺失,也一定程度上把患者推向了“医托”。不过,这仍然不是“医托”大戏堂皇上演的理由。 虽然医托背后各有其主,也不乏证照齐全的医疗诊所,但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技术特定与擅长科目多少还是会有所差异,而这类信息本不应当由“医托”随意忽悠,而应有更具公信力的发布与告知渠道,不难设想,当潜心策划的“医托”大戏成为医疗信息事实上的传播者时,公众怎能对那些不良医疗机构的欺诈型“医托”加以区分和规范? 其次,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确实如火如荼,那么,压缩就医导医成本,以优惠的价格配以优质的服务来吸引患者前来就医才称得上是在医疗竞争中抓住了要领。何以却在原有环节之外,竟横生出“医托”这一“剥利抽成”的中间环节来?甚至患者消费1万元,医托就要拿走7000元,什么生意能如此暴利?而真正竞争激烈,那些需要增强成本管理以吸引客户的行业,何以能滋长出如此暴利的中间层呢?而这些养肥了“医托”的成本,想必最终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体现在患者的缴费单中。 可见,“医托”本是医疗领域中的不正常现象,与其说是医疗机构激烈竞争下的产物,倒不如说是不正当竞争下的滋生的“怪胎”,即便医疗机构间的竞争确实使得“医托”生意愈发红火,也完全属于歪打正着并进一步暴露了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与外部协调方面的漏洞与不足。 可以想见,假如医疗机构及其科室的临床水平与诊疗能力经过认证并有可资信赖评分,并且一座城市的医疗信息都由当地的卫生部门统一搜集并及时通过网络及媒体发布,假如医疗这一公共服务真的能够做到的如同超市般明码标价,假如医患之间有基本的互信。无论是本地还是外地的患者求医问药均无需如此“盲人摸象”,更无需额外经受被“医托”欺诈的风险与变相盘剥的损失。至于此类信息的公布,谁说不是作为公共事业的卫生部门的份内之事。 一言以蔽之,医患之间若无嫌隙,医疗信息若公开透明,“医托”大戏,本不该有上演的舞台。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