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妈祖之光新版>妈祖文学> 正文 |
【说明】 显然,“豆登”乃“豆祭”之误。豆祭:谓俎豆之祭。《仪礼•少牢馈食礼》:“上佐食,兼与黍,以授尸,尸受,同祭于豆祭。”郑玄注:“同,合也。合祭於俎豆之祭也。”把“斋”(齋)字误为繁体字“齊”字,更属不该。斋祓:斋戒沐浴,祓除秽恶。《史记•齐太公世家》:“鲍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脱桎梏,斋祓而见桓公 。”韩愈《南海神庙碑》:“公乃斋祓视册。”龚自珍《己亥杂诗》:“仕幸不成书幸成,乃敢斋祓告孔子 。” 注:林兰友(1594 - 1659),字翰荃,仙游枫亭人。为官执法不阿,人称“铁面御史”。南明唐王立于福洲,擢为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失败后继续在湄洲、南日、忠门、平潭等地抗清15年。顺治九年(1652)春,在湄洲岛参与鲁王与郑成功的合作谈判。长期居住湄洲,死后葬湄洲塔林村。他力促刊发《天妃显圣录》,“汇集成帙,以传于世”,并为之作序。他与蔡襄、陆秀夫入祀枫亭“三贤祠”。 黄起有序 词语方面就有七处不同。 误: 夫书以传信也,而神之信固不待书也。古来所传纪实之书多矣,其描写诡诞杰特,令人读之愕焉、怪焉而且疑焉。……虽然,福善祸淫,天固不爽,而善善恶恶之灵,神亦弗昧。今使天下瞻拜之伦肃邀神贶,而违心悖义之辈复无指摘,则人将狃,狃则玩,玩则邪辟之萌又不可遏息,则有时一二示警者正所以坚善信之心耳。故至诚感神,理有必然,响应之灵,实不可度、不可射之妙,诸如呼吸可通、火风倏忽者诚有所携,神机互出,惊愕意外,非他纪异之所为怪诞者比也。 正: 夫书以传信也,而神之信固不待书也。古来所传纪实之书多矣,其描写诡诞杰特,令人读之愕焉、喜焉,而且疑焉。……虽然,福善祸淫,天固不爽,而善善恶恶之灵,神亦弗昧。今使天下瞻拜之伦肃邀神贶,而违心悖义之辈复无指摘,则人将狃,狃则玩,玩则邪,辟之萌又不可遏息,是则有时一二示警者,政所以坚善信之心耳。故至諴感神,理有必然,响应之灵,实不可度、不可射之妙,诸如呼吸可通、谷风倏忽者。诚有取携神机,亘古惊愕意外,非他纪异之所为怪诞者,比也。(笔者依照清刻版《敕封天后志》文字,添加标点) 【说明】 篇幅所限,本文只能摘要言之。 1、“怪焉”还是“喜焉”? “愕焉、怪焉”语义相似;“喜焉”则说明人们阅读传奇故事时的喜悦心情,而且三个带“焉”者语义有所变化,避免雷同。 2、“正”还是“政”? “正”:恰好、正好。 “政”:本义为“匡正”。《说文》:“政,正也。”《论语•有政》:“政者,有所改更匡正。”《墨子》:“必从上之政下。” 联系上下文意,应该为“政”字。 3、“诚”与“諴”,极易笔误。 至諴:指极其和顺的德行。《书•大禹谟》:“至諴感神。”孔传:“諴,和。”孔颖达疏:“帝至和之德尚能感于冥神。” 可见,“至諴感神”是引用典籍,不可随意更改。 4、“火风倏忽”还是“谷风倏忽”呢? 火风:炎热的风,或佛经所说“四大”中的火和风。常比喻恶劣的人际关系。 唐•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火风晴处扇,山鬼雨中呼。”刘禹锡 《闻董评事疾因以书赠》诗:“火风乖四大,文字废三余。” 谷风:东风。《尔雅•释天》:“东风谓之谷风。”邢昺疏引孙炎曰:“谷之言穀,穀,生也;谷风者,生长之风也。” 文中“谷风倏忽”,是用来比喻天妃“响应之灵,实不可度、不可射之妙”,往往是给人以绝处逢生的勃勃生机的。孰是孰非,毋庸赘言了吧! 5、“互出”还是“亘古”? 因涉及前后多句文意的不同解读,且意思大相径庭,还是请读者自己对照一下两个文段的不同标点,谁对谁非也就了然于心了。 注:黄起有,字应似,约生于万历十六年(1588),莆田东里巷人,黄仲昭五世孙。善属文,尤精草书。曾任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编修,为太子教读官、侍经筵日讲等。享年八十二。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