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行业资讯>莆田电网> 正文 |
2014-08-13 10:03 林挺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东南网莆田8月13日讯(通讯员 林挺)7月15日这天,台风“威马逊”擦身而过,林高思松了口气。不过,即将到来的台风季,依旧让他揪心。 “我们这里盛产‘风暴’,就是台风和鲍鱼。”林高思开了一句玩笑。 每年,林高思最怕的是台风季和春节。前者怕的是台风带来的灾害,后者怕的是用电超负荷,二者结果都是断电。 这种担心,对于林高思来说,似乎是一种习惯。林高思在国网莆田供电公司南日供电所,已工作24年了。这24年,他的任务,就是守护海岛的光明。 现在,他是南日供电所党支部书记。 助力“风行南日、鲍打天下” 对于福建第三大海岛----南日岛来说,用上电,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条静卧波涛下的电源大动脉——35千伏跨海输电电缆及其配套输变电工程,结束了海岛没有电的历史。 “电缆跨大海,南日变明珠”,从那时起,南日岛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岛上兴起了鲍鱼养殖热,进而成为了中国鲍鱼的主产区,并打响了“南日鲍”品牌。 “南日岛有100多台自备变压器,这些变压器九成多用于鲍鱼等水产养殖。供电的可靠性非常重要。你想想,6万多人口的海岛,有近六分之一人口家庭在从事鲍鱼养殖,电力安全可靠,对我们30多人的供电所来说,压力很大。”林高思说。 “鲍鱼育苗对于水质水温要求很高,海水须用电泵通过深埋海沙底下管道从海底抽起,经过净化过滤后才能注入鲍鱼苗养殖池,全过程都需用电。电力一旦出问题,鲍鱼缺氧极有可能出现灭顶之灾。”林高思说。 记得有一年元宵节,一艘渔船把海缆挂断,全岛断电。养殖的鲍鱼危险了,居民们的元宵也乐不起来。正在所里值班的林高思带着抢修队伍,立即驾船出海,赶赴现场抢修。 海水冰冷刺骨,海风像刀割一样刮在抢修人员的脸上,一个海浪打来,抢修人员就淋了个全身湿透,冻得不停哆嗦。海缆标志被海浪冲走了,重新放置;捞起的海缆被刮走了,重新捞起。关键时候,作为所里的负责人,林高思说,感觉背后有6万多双眼睛在盯着。早一点修好,居民就可以早一分钟用上电,过一个热闹的元宵节,养殖的鲍鱼就早一分钟脱离危险。 林高思带头在海水里连续抢修了10个小时。冬天里,衣服汗湿了几回,脸被海风刺痛,手被海水泡白。终于,海缆修复了。居民们和鲍鱼养殖业主,开心地放起了烟花和爆竹。 由于原35千伏海底电缆是国内生产的第一条不滴流海缆,从结构设计到产品质量都存在缺欠,一年之中海缆因锚链钩断或超负荷自然击穿会发生二至三次,类似的抢修是家常便饭,林高思如是说。无论问题大小,林高思总是带领大家冲在前头,争取在最短时间恢复供电。 2010年11月8日晚上7时,南日端电缆头一片火光,随即全岛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此时恰逢南日岛民间习俗“做大戏”及鲍鱼育苗最需用电的关键时节。 林高思发现,35千伏电缆终端头三相均有不同程度的电弧烧伤痕迹,其中A相明显击穿,同时86号杆塔的拉线即电缆终端头出线的“门”型杆拉线断落两条,其中一条搭在C相上,如不及时加固处理,杆塔就有倒下来的危险。林高思和所里一班人沉着冷静,各种应急预案有条不紊地展开。电缆抢修组负责电缆终端头的剥切制作;配电组负责杆塔钢环加固及拉线更换装设;物资组负责使用物资的紧急调运;后勤组负责电缆沟的挖掘及石城端电缆头的解列等。 由于受岛上渡轮开航时间的限制,岛上又没有备用电缆终端头,从岛外紧急采购的部分电缆终端头直至第二天中午才到位。为最大限度减少停电时间,抢修人员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顾不上吃中午饭,连续作战,终于在第二天15时30分圆满完成电缆头修复工作。 林高思说:“海缆所在海域常年有渔船来往,并在海缆区域内抛锚,拖动的船锚经常勾断这条海缆。我可算是供电所的元老,每一个新建供电工程我都要到现场巡查好几遍,每一根电杆,每一台变压器,我都了如指掌。许多问题,我能解决的更快,大家也离不开我。 我习惯了岛上的生活,也和岛上的同事们、乡亲们建立了感情。这种种原因,大概是二十多年来我没有离开南日岛,没有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的原因。” “鲍鱼产业全过程都要用到电,长时间停电对育苗和养殖很不利,但是,南日岛供电部门热情及时的服务,让我们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养殖户们生产热情更高了。现在,做大做强的南日鲍,鲍打天下。这里面,我认为供电部门功不可没。”南日岛最大的水产养殖企业福建东禹水产养殖公司老板杨建忠深有感触地说。 为了保证鲍鱼养殖业发展,林高思还组织了一支由18位党员和经验丰富的员工组成的为民共产党员服务队,常年坚持走访在各个鲍鱼养殖场,主动定期开展设备检验、隐患排查等延伸服务。 去年一场台风,杨建忠在海边的一家养殖场所在的一条10千伏馈线跳闸断电,由于是单回路供电,养殖场如果长时间断了电,鲍鱼苗会全军覆没。自家备用的几台发电机供电有限,只能救得一时。林高思接到救急电话后,立即带着服务队的4名队员,赶到现场。 经过现场勘查,必须架设一条800米临时电源线,才能为养殖场供上电。但是,台风才登陆,风刮得人站立不住。施工难度极大。林高思和队员硬是顶着狂风暴雨,一米一米地架设。当发电机因过热停止供电时,林高思裹着狂风推开了配电室的门,对着杨建忠大声说:你可以送电了…… 鲍鱼得救了。杨建忠望着一身湿漉漉的林高思,激动地一把抱住他。 现在,“南日鲍”是莆田市首个地理标志产品,全岛年鲍鱼养殖产量超过3亿粒,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 硬功夫与“软接头” 在南日岛,记者看到,一排排电杆在晴空下,闪着金色的光芒,坚实而又充满生机。从一杆一线,到满岛灯火入眼繁华,作为南日岛上最早的电力人,林高思亲历了整个过程。 南日岛通电之初近200公里的电杆,就是林高思和同事们架设起来的。 南日供电所远离本部地处偏僻,平时只能靠一日四班的轮渡往来交通,硬件和软件设施与其他供电单位相比,有着较大差距。但是,全所人,不等不靠,凡事自己解决。 南日所党支部一班人有一套独门秘诀。作为支部带头人,林高思说,我们全所39名员工,亮出了“工作条件差,团队士气决不差;学历文凭低,业务能力决不低;接轨时间短,服务质量决不短;地理位置偏,管理水平决不偏”的“四不”承诺。我们要求,所里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焦裕禄精神,为优质服务“双提升、双满意”再立新功。 作为用电历史最短的海岛,林高思善于把握时机,并随机应变。在电力改制前,根据海岛气候特点及原先所里经营状况,带领大家厉兵秣马,在全所开展岗位练兵,从最早预制防腐的水泥横档,到因地制宜安装落地变电器,到各种创新和技改,林高思都是带着同事大胆去闯,去拼。 1999年,9700米长的南日岛海底电缆投放后,第二年春节就因超负荷被击穿。每修一次电缆,得请浙江专业的船舶,厂家专业的队伍来,费时不说,一次费用就得上百万元。每年得修上二到三次,花费几百万元。每次抢修,林高思总是跟着左看右看。仔细揣摩,渐渐地,林高思发现,浙江抢修队伍来抢修断缆,电缆中间接头一般是采用“硬接头”技术,由于施工工艺简单,电缆对接后,中间接头比正常电缆外径大很多,致使接头有“先天性”缺陷,不仅故障率高,占电缆故障率80%以上,还给今后打捞造成障碍,并很有可能导致二次故障。 面对高昂的修复费用和“硬接头”的先天缺陷,他觉得,能不能改进一下技术工艺,采用“软”一些的接头?他自信,凭借所里的力量,应该可以攻克维修的技术难关。这样,既节约成本又能减少故障停电时间。于是,他一边派出4名员工去电缆厂家学习,自己一边在所里,对着一段海缆,静静摸索。员工郭清梅说,那一段时间,林高思着了魔一样,办公室的灯天天亮到深夜。 林高思带领同事,经过数十次的试验,终于掌握了只有少数电缆制造厂家才拥有的独特的“电缆中间软接头”技术。很快,牛刀小试,他们获得了成功,花费是浙江抢修队的十分之一。 该项技术施工工艺虽然复杂,但无结构性缺陷,再次故障率很低。通过该技术对接的两段电缆外观与正常电缆外径相似,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和防水能力均等同于正常段电缆,可实现电缆自由移动和打捞。目前,在福建周围几个网省公司系统还没有第二个单位掌握该项技术。 近年来,凭借该项独特技术,南日岛供电所电缆检修队先后转战莆田、宁德、平潭、连江等海岛,多次修复35千伏和10千伏海底电缆,为各地海岛群众送去光明,受到广泛的好评。 “南日岛供电所海底电缆抢修队现在是名声在外,靠的就是我们员工过硬的功夫。”所长郑启棋说。 “不称职”的父亲 言语不多,双眸在镜片后炯炯有神,林高思谈起工作,就打开了话匣子。但是,说到自己坚守海岛的辛苦,他却沉默了。 进入电力部门工作之前,林高思承包过一家医院的科室。当时,他挣到了第一桶金。 1990年,他进入了南日岛的电力部门工作。1995年,儿子出生。出生6个月后,就做了一个心脏手术,花光了承包科室挣来的所有积蓄。 “由于心脏毛病,孩子一出身,我就得抱着他睡觉。许多时候我是坐着睡的。但是,第二天,我还是早早出现在单位。”林高思说。孩子从出生后,基本上是一个星期上一次医院,一个月都得住上几天医院。直到小学毕业后,孩子身体才有所好转。 2012年,“苏拉”强台风来袭,福建沿海全线告急。此时,林高思的小儿子正在北京儿童医院准备漏斗胸手术。 顾电网还是顾小家,两难的权衡,让林高思一度很为难。但是,台风就是命令,在召唤林高思回南日岛参与抗击台风。他和爱人商量,但是爱人生性胆小,连手术室都不敢接近。 当儿子从手术台下来,推进ICU后,林高思毅然抢在了台风来临之前回到了岛上,准备与全所员工并肩战斗。 台风过境的当晚,孤悬于大陆的南日岛,大浪滔天,呼呼的风声夹杂着电闪雷鸣,仿佛要把海岛撕裂了一般。 在台风的冲击下,南日岛的馈线断了三分之二,几乎整个海岛陷入了黑暗。林高思带领所里的兄弟们冲在了抗台抢险的第一线。 经过两天一夜的艰苦奋战,南日岛供电所取得抗击台风的最终胜利。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传来了儿子恢复正常的好消息。“我不是好爸爸,你受苦了。”在电话中,林高思对儿子说。 孩子手术出院后,身体十分虚弱,由于在城里读书,必须有父母在身边照顾。公司领导批准同在一个所里的家属调动到城里供电所,以便照顾孩子,林高思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几经考虑之后,他又忍住:“南日供电所还有30多号人,大家都想往城里调,我是支部书记,我开了头,怎么给员工们解释,队伍的稳定怎么办?”最终林高思选择了放弃。林高思的爱人,十分不理解,一度也很生气。但是,林高思最终还是取得了爱人的支持。 孩子在城里读书,只能交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为难了:“这孩子,你是抱着长大的,吃的药比饭还多,我们怕带不好啊。”林高思将南日岛供电的薄弱情况讲给了父母听,6万多人的海岛,电力基础建设正在快速启动,人员已结构性缺员,每一个岗位都离不开人。最终林高思劝住了父母亲。 离开南日岛时,艳阳高照,记者看到,码头上车来车往,一派繁忙昌盛景象。而那银光闪烁凌空而去的电线,似乎在奏响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的美好乐章。这里面,有着国家电网人无私奉献的汗水。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