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2014全国网络媒体江苏行 > 正文 |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2014全国网络媒体江苏行 > 正文 |
2014-08-08 12:07 来源:中国江苏网 责任编辑:余瑧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大运河江苏段地处江南富庶之地,是大运河的源头,历来为国家执掌政权者的必争之地,税赋、粮食皆通过这条运河主动脉源源不断供给。从这个角度讲,大运河的政治功能因此突显,南方经济经此支撑起北方的强势政权,北方政权也由此成功控制南方的局势。而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讲,南方、北方都是沿着运河进行着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在大运河的河道段落中,无锡段是特别的。它是唯一穿越主城区的运河段,与无锡城市的兴起关系紧密。 历史上,吴王夫差开凿的江南古运河,从苏州平门穿过漕湖,经伯渎港,一路从东南奔向西北,从惠山北经古无锡湖去向常州。彼时的无锡,还只是东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两百多年后,经大运河的滋养,无锡在汉代建起了城池。 大运河无锡段在近代发展史上有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在明清时期,清康熙乾隆两帝先后多次下江南,皆经无锡段运河。当然,帝王饱览风光之余,更深的用意则在巡视南方政局。第二次是在民国时期,随着无锡民族工商业的迅速崛起,粮食业、丝茧业……沿运河无锡段两岸一字排开,取代上海成为中国南北漕运的集散地,也促使本地及周边经济迅猛发展。 “无锡运河是无锡城的重要发展轴线,也是漕运、民族工商业及吴文化的复合文化遗产廊道。无锡名冠全国四大米市之首,无锡四大码头的兴盛以及民族工商业的崛起,无锡运河发达的漕运是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无锡园林专家夏泉生说。 今时今日,长城与丝绸之路早已失却了它的基础功能,唯有大运河不同。它虽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但其水道至今仍往来船只不断,并成为多地城市旖旎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运河无锡段也是如此。 运河无锡段又以吴桥经西水墩、南门至清名桥这长约6公里的河段最具江南水乡风情,清名桥历史街区也是大运河无锡段的唯一世遗点。 但在老无锡的记忆里,1958年前,深埋在中山路底下的中山河两岸,才叫真正江南水弄堂。“中山河处于无锡老城的绝对中心,随着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填没中山河也是时代的需要。”夏泉生说,大运河无锡段前后改过多次,从城中运河到东西环城河,再到城区更偏西的新运河,有微调也有大动作。 唯一世遗点清名桥的“活态”表情 大运河伊始,无锡百姓便临水而居,因河设市,以河为生,孕育了独特的江南运河文化。在清名桥历史街区,仍然能够寻览到诸多江南水乡生活的活态表情—— 粉墙黛瓦民居高低错落,临水小巷近邻寒暄,夜色初起游船灯影交织,梅雨醉打水上古桥。 这些都是再熟悉不过的江南如画风情。漫步清名桥历史街区,运河水串联起古桥、中国丝业博物馆、古窑群遗址、戏码头、名人故居,老厂房……耐心寻找,就会发现此地成为无锡段唯一世遗点当之无愧。它是古老运河历史的符号、繁荣的象征和文化的缩影,也是体味运河千百年文化遗存的窗口。 其实,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并非为大运河申遗所刻意打造,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就已经被市政府提上日程。 自1992年开始,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吴良镛领衔,《无锡清名桥沿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复兴修建性详细规划》先后历经16年6轮反复论证,在2007年得到了有关部门批准,全面启动街区的保护性修复工程。 这一控制性详规确定了街区古迹文物修缮、移建、复建等具体的形式内容,使这些资源真正构成古运河沿线独具特色的建筑群落和人文景观,并将这些古迹文物串珠成链,形成一条精品线路供人们细细品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就是在“整体保护、有机更新”总体指导思想下通过保护性修复实施街区复兴和可持续发展。 大运河申遗成功固然可喜,但这也意味着大运河将面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年一考。如果不想被举黄牌,后续保护工作才是真正的考验。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