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2014全国网络媒体江苏行> 媒体聚焦 > 正文 |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2014全国网络媒体江苏行> 媒体聚焦 > 正文 |
2014-08-08 11:41 来源:齐鲁晚报 责任编辑:余瑧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钞关已逝 古井犹在。 魏家湾位于京杭运河河畔,今称魏湾镇,有着一千多年的光辉岁月,旧时镇上有七十二座古庙,两个大戏楼,一个和尚塔,另有水陆码头、魏湾衙门,亦有“金魏湾、银临清”之说。近日,本报“行走运河助力申遗”报道小组来到这里,寻访它的运河往事。 很多人知道临清钞关,却不知道在魏家湾也有一处钞关。明清时期,每天过往魏湾钞关的货船数百艘,到钞关交税时,舳舻相连、帆樯如林,宛如一幅美丽的图画,故当时被列入清平县一大美景。 原址探访>> 钞关遗址上还有一口井 “以前钞关就在我们家现在住的位置,家里还有一口井,就是原来钞关用的。”记者在王玉祥家见到了这口老井,井口已经用水泥板封住,缝隙中能见到井下水质清澈,“这口井有十一二米深,地面以下四五米的位置就有水。” 在当地人讲述中,这口井很有来历。当地人叫这口井为“三山夹一井”,位置在魏家湾中心街中段道南,现今王家烧鸡店院内,因一口水井被三个房山夹在中间而得名。该井之所以出名,因为此井水清、甘甜,水开无渣,最适宜泡茶饮用。王玉祥说:“原来,半个魏湾村的人饮用此水,就连南来北往的船只,到了魏湾都要在钞关停船靠岸来在这口井里面取水。” 王玉祥家几代人跟钞关有很深的缘分。“我们家祖上就在这里住,有钞关的时候,南来北往的船只交税,都要到钞关来。在外面排队时,就会到我们家茶馆喝喝茶、吃几个包子、买点熟食。”王玉祥拿出一个老茶壶,他说那是祖上开茶馆时用过的紫砂茶壶,茶壶盖上写着“宜兴紫砂”几个字。 大约55年前,钞关被拆除,只剩下这口井和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居民。王玉祥家的茶馆早就不开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熟食店,王家熟肉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特色小吃,成了当地文化部门备案在册的特色美食。 县志记载>> 魏湾钞关存在502年 临清县志记载,明宜德四年(即1429年)在魏家湾设关,民国二十年(1931年)撤关,魏家湾钞关共存在502年。 临清博物馆讲解员介绍,钞关是中央设在地方的征税直辖机构,是国家权威的伸展。各任钞关官员均为封建政府派出的维护其统治的工具。而临清魏家湾钞关开始以御史郡佐领之元专职,后来正统成化年间罢免了,到了景泰弘治年间又复兴,钞关主事的是一个人,督管船料商税,收税设定额,收的税银,分季上交京城。嘉靖庚戌二十九年(即1550年),东昌府设有一人为总管,官名叫监收官。 临清博物馆讲解员介绍,魏湾钞关,主收运河内船税,收税操作方法是:在关前运河里设一道铁索,两岸有绞盘控制,平时把铁索提出水面,拦截过往船只,收费后有人操作绞盘将铁索沉落河底,将交税的船只放行。 当时,每日过往魏湾钞关的货船数百艘,到钞关时,它们都是先抛锚、停靠,待检查交税后,继而前进。站在钞关街南望、西望,舳舻相连、帆樯如林,宛如一幅美丽的图画,故被列入清平县的一大美景。 据清平县志记载,魏湾钞关年收的税额很大,相当于一个清平县税收的三分之一。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