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莆田新闻> 正文 |
●旅游界人士等表示,要强化向莆铁路效应,借“新二十四景”出炉发力,实现旅游业“ 弯道超越” 这几天,不少人选择外出到我市景区、公园游玩,其中不乏外地人,刚刚选出的“新莆田二十四景”更是人头攒动。在谈及加快港城发展时,旅游界人士等指出,在直面差距的同时,重新认识莆田的优势,激发优势、把握机遇等也是实现“弯道超越”的一大途径。 一直关注我市生态的张建说,前不久,福建“清新指数”排名发布,数据显示,PM2.5浓度月均值最低前十位景区中,湄洲岛、九龙谷列前2名,充分说明我市“气冠八闽”,加上向莆等铁路的开通,交通辐射增强,莆田生态、区位等优势更加凸显。他建议,要跳出莆田看莆田,进一步放大这些优势,融入到“桥头堡”的港口发展格局中来。比如加大“气冠八闽”、最便捷出海口等理念的宣传推介,让更多有志发展的人才来到莆田,助力重大项目建设。 市旅游局局长李国华说,近4年来,我市旅游产业稳步较快发展,旅游接待人数每年增幅20%以上,高出全省平均3个百分点。但与外地部分旅游大城市相比,还存在差距。当前他们正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找出差距、正视不足,寻找破解提升的办法。下一步,向莆铁路的辐射效应、“新莆田二十四景”等将是发力重点。 据悉,不久前,我市已经组织前往广东等地推介。我市将集中力量打造和推广“妈祖故乡,工艺莆田”旅游区域品牌;着力构建“南湄洲、北九鲤”的发展格局,重新规划建设南少林景区。同时,推进五个产业融合,丰富九大特色旅游产品,推进旅游产业与海洋产业融合,建设南日岛国家级垂钓基地,开发部分无人岛,发展健康体检养生医疗游等。力争到2016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超过2000万人次,年均比增17%;旅游总收入达到180亿元,年均比增17%,均比2011年翻一番以上。 莆田春秋国际旅行社总经理郑志远、市旅游协会会长蔡雪松等人说,文化等也是我市一大优势。像绶溪公园的自然资源也很突出,但要像乌镇那样名声在外,就需要强大的文化作依托。要把文化优势转化为文化自觉、自信,使其与港口崛起、港城壮大等相适应,需要付出一番努力。比如要组织专门队伍对莆田历史文化、名人轶事和景区的景点、故事传说、石刻、岩画、壁字等进行收集整理;积极筹办妈祖文化相关活动,提升湄洲岛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建设水平;挖掘、延伸闽中革命史,丰富闽中司令部红色文化内涵;进一步拓展南少林禅武、郑樵、蔡襄及蔡氏等文化内涵;结合我市实际,推出一批与工艺等产业紧密融合的观光工厂、大师工作室、手工制作坊、家具雕刻、油画创作室、香道表演室等景点,把文化做成旅游产品,进一步放大优势的效应。(湄洲日报 吴伟锋 实习生 曾琳琳)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