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妃娘妈传》作者初探
《天妃娘妈传》(简称《天妃传》)为现存最古的一部妈祖神话小说。据胡从经先生《明版通俗小说<天妃娘妈传>初揆》一文说,该书是他“1986年在东京访问研究与讲学时发现,这本明刊神魔小说为日本已故著名汉学家长泽规矩也所藏,书末有长泽氏所写‘合浦珠还’的题跋,今书归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为海内外孤本……”[1]这部孤本妈祖神话小说自从被发现后,如今在中国已有了许多翻印本。其中有的是影印本,如1990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续编》本,1991年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本,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古本小说集成》本;而更多的是点校排印本,如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研究资料丛书》本,1992年辽沈书社、齐鲁书社等四家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神怪小说大系》本,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珍稀小说》本,1998年中国文史出版社的《中国古代孤本小说集》本,199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海外藏中国珍稀书系》本,延边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古典小说百部》本,2000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中国流失海外藏书极品》本,还有2001年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古典孤本小说宝库》本,时代出版社的《中国禁毁小说110部》本,等等。 本书在国内失传已久,近年始从东瀛传回,目前尚缺乏深入研究者,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即如该书的作者情况,现在我们对他也几乎是茫无所知。按《天妃娘妈传》为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藏明刻孤本。全书分上下卷,32回,上图下文,每图两旁附题对句一联。封面题“锲天妃娘妈传”,目录题“新刻宣封护国天妃林娘娘出身济世正传”,版心又作“出像天妃出身传”。上卷卷首题“南州散人吴还初编,昌江逸士余德孚校,潭邑书林熊龙峰梓”,下卷卷尾有“万历新春之岁忠正堂熊氏龙峰行”双行牌记。“南州散人”显为作者吴还初之号。明清小说家多有以“散人”为号者,如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号湖海散人,邓志谟号竹溪散人,《玉娇梨》作者号荑荻散人,《鼓掌绝尘》作者号金木散人;清代《斩鬼传》作者号烟霞散人,《风流悟》作者号坐花散人,《合浦珠》作者号烟水散人等等。和许多小说家一样,南州散人吴还初因为名不见经传,所以今人无法了解其生平,对于他的籍贯等也只能作某些猜测。但有些猜测显然不能自圆其说,因此,本文重点就作者吴还初的里籍名号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南州”含义考 吴还初号“南州散人”,“南州”二字显然透露了有关作者里籍的某些信息,为后人考证指出了一定方向,所以,有必要首先弄清此词含义。考前人的“南州”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作南方地区的泛称,一是真正的行政区域名。“南州”一词最早出现于《楚辞》。《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姜亮夫校注:“南州犹南土也,此当指楚以南之地言。”[2]从《后汉书》开始,“南州”一词在史籍中已经常使用,其意义一般都是泛指南方地区。如《后汉书》之《本纪》卷4《孝殇帝纪》第四:“南州土地,恶虫猛兽不绝于路。”[3]又《本纪》卷7《孝桓帝纪》第七:“盗贼征发,南州尤甚。”又《列传》卷15《李王邓来列传》:“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 又《列传》卷86《南蛮西南夷列传》:“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致死亡者十必四五。”因《后汉书•徐稚传》云:“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所以后人或认为“南州”是豫章郡别称,其实,“南州高士徐孺子”仍可以理解为“南方高士徐孺子”。 作为州名的“南州”,出现于唐武德二年(619)。《旧唐书》卷40之《地理志•江南西道》载:“南州,武德二年置,领隆阳、扶化、降巫、丹溪、灵水、南川六县。三年改僰州。四年复为南州。天宝元年,改为南川郡。乾元元年,复为南州。”[4]北宋皇祐五年(1053),废南州置南川县后,“南川”县名延续至今,现属四川省。 鉴于《天妃娘妈传》一书叙写的是十分富于地方特色的民间传说特定内容以及其他相关条件,我们可以排除作者为四川南川人的可能。因此,《天妃娘妈传》的作者只能是南方人,而且应该是福建本地人。换句话说,“南州散人”应为福建人。 那么,“南州散人”到底是福建什么地方人呢?《学术研究》1995年第6期曾发表福州官桂铨先生写的一则短文,题《<天妃娘妈传>作者吴还初小考》。文章的结尾写道:“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年),改漳州为南州,因‘时刺史董思安以其父名章,请改漳州为南州……乾德四年(966年)复为漳州。’(见光绪《漳州府志•建置》),吴还初应为漳州人,漳州临海,他熟悉并搜集妈祖的传说也是情理中的事。”[5]1999年厦门大学出版的《妈祖研究》一书中收有曾经民写的《明刻本<天妃娘妈传>考略》一文,文章也认为“吴还初实为明万历时漳州府人,然有的文人喜用别、偏称的地名贯自己的籍地,好让人猜测成为习常,吴就是这样自称‘南州散人’的。”大概采用的是官桂铨的观点,此说大有积非成是之态势。 关于漳州改南州之事,有许多比《光绪漳州府志》更早的可靠史志记载。如明《闽书》卷28《方域志•漳州府》载:“南唐时,刺史董思安,以其父名章,改为南州。宋建隆三年(962),陈洪进有其地,始奉正朔。乾德四年(966)复名漳州,”[6]又如明《读史方舆纪要》卷99“漳州府”载:“五代晋开运三年(946),南唐改曰南州,以刺史董思安父名章,请改也。宋仍曰漳州。”[7]按《宋史•地理志》、《宋史•太宗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十国春秋》所记,宋初陈洪进所据之地为泉、漳二州。时泉州领晋江、南安、莆田、仙游、永春、德化、同安、清溪、长泰九县,后来又加上兴化、惠安二县,号“二州十四县”。因此,后来的诗人对于福建以上地区,都可能使用“南州”一词。其中也包括兴化府地区。基于此由,笔者认为,官先生所谓“吴还初应为漳州人”的结论未免过于武断了。 其实,早在宋元时代,诗人们就常把福建一些地区称为“南州”。如: 宋庆历六年进士刘攽《送曹辅奉议福建转运判官》句:“南州山水能为助,更看英词胜广骚。” 治平二年进士彭汝砺《和仲子中谢寄福州荔圆》句:“五月南州荔子花,道山杳霭路歧赊。”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范成大《送汪圣锡侍郎帅福唐》句:“承明才入又南州,重见旌旗照柁楼。” 政和二年进士李纲《留题双溪阁书呈南剑守谢少卿》句:“千里烟云瞻北阙,四时风景冠南州。” 绍兴八年状元黄公度《送龚实之赴官南安十韵》句:“北阙旧通籍,南州先着鞭。” 又黄公度《元日次良翰韵》句:“老去低徊强北游,春来消息望南州。” 隆兴元年进士虞俦《送颜尚书知泉州》句:“听履星辰最上头,一麾得请暂南州。” 刘克庄《洛阳桥三首》之一:“乍见桥名惊老眼,南州安得有西京。” 淳熙十六年乡贡进士陈淳《和傅侍郎至临漳感旧十咏》之七:“南州佳品胜罗浮,青女飞花任打头。” 以上诗句中的“南州”涉及闽南,也涉及闽北、闽东,“南州”不独指漳州无可否认。 二、作者姓名字号考 至于吴还初,是不是就是“南州散人”的名呢?其实还不是,作者实姓真名应为吴迁,“还初”应为其字。 199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古本小说丛刊》第3辑第4册中收有《新民公案》一种,全称《郭青螺六省听讼录新民公案》,此本据台湾大学藏日本延享元年(1744)抄本影印,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亦收此书,系同一版本,此书亦为海内外孤本。该书共4卷,43则(现存41则)。卷一题“建州震晦杨百明发刊,书林仙源金成章绣梓”,可知抄本所据之底本乃建阳书坊刊本。现存抄本为硬笔书写,因抄手文化素养不高,字迹甚为潦草,“余成章” 误作“金成章”。按余成章,字仙源,“福海公(余继安孙)长子,位谏一,生于嘉靖庚申(1560)二月十七日寅时,终于崇祯辛未年(1631)七月初八酉时,享寿七十二岁”(《福建古代刻书》第三章引《书林余氏重修宗谱》)[8]。余氏所刻除《新民公案》外,存世者尚有万历间刻的《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朱世臣撰)一书(现也收入《古本小说丛刊》等丛书出版)。此书刊者“余成章” 和《天妃娘妈传》的刊者“熊龙峰”分别属于明代福建建阳著名的余氏和熊氏家族刻书坊。按这部公案小说中的主人公郭青螺实有其人,名子章(1542-1618),字相奎,号青螺,江苏泰和人,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除福建建宁推官。迁工部主事,历郎中,出为潮州知府,迁四川佥事,历浙江参政、山西按察使,湖广、福建布政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进兵部侍郎、右都御史、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郭一生编著甚丰,著有《郭青螺先生遗书》;《明史•艺文志》载其所著书目十多种,如《郡县释名》、《西南三征记》、《豫章杂记》、《黔记》等等;《明诗纪事》则载其有诗集《粤草》、《蜀草》、《浙草》、《晋草》、《楚草》、《闽藩草》、《家草》、《黔草》、《养草》、《苫草》、《传草》等共120多卷。 “六省”系指郭子章任官的六个省份:福建、山西、四川、浙江、贵州和云南。 值得注意的是,《新民公案》卷首有《新民录•引》一文,文末署“时大明万历乙巳孟秋中浣之吉,南州延陵还初吴迁拜题”。按乙已即万历三十三年(1605)。由此可知,《天妃娘妈传》的作者“南州散人吴还初”与《新民录•引》的作者“南州延陵还初吴迁”实为一人,即作者姓吴名迁,字还初,号南州散人。 关于“南州延陵”中的“延陵”,笔者认为它不是地名,只是吴姓的郡望,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吴迁(还初)属于吴姓的哪个支派,却仍无法据以确定作者的具体里籍。 吴姓为中国十大姓氏之一。据罗香林《吴氏源流考略》考证,吴姓来源于姬姓,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苗裔。周太王长子泰(太)伯主动让贤,到江南无锡梅里创立吴国,吴国被越国灭后,其子孙流散各方,以国为姓。吴姓堂号延陵、渤海,皆出自泰伯20世孙季札。因季札三让王位,且封于延陵(在现江苏省常州市南),号为延陵季子,延陵遂成为吴姓郡号之一。闽台有不少吴姓族谱就皆标称“延陵”。如同安、台湾的《延陵吴氏家谱》,台湾《吴氏延陵世系族谱》、《延陵守敬堂家谱初稿》,泉州《延陵黄龙族吴氏宗谱》,南安《延陵吴氏通谱前编》,安溪《长坑乡延陵岑后吴氏谱》,莆田、福清《延陵吴氏通谱》等等。 显然,“延陵”一词对确定吴迁的里籍问题,帮助并不大。 三、作者为莆田人的证据 因“南州”可指福建许多地区,而《天妃娘妈传》一书所搜集的又是颇富莆田地方特色的民间神话传说,所以,对于作者,我们理应首先考虑他与莆田的关系。事实上,种种迹象表明,《天妃娘妈传》的作者应就是莆田人。以下就略陈作者为莆田人的几个证据。 1、莆田也可称“南州” 南州一词,对于全国来说,常用义是南方地区的泛称;对于福建来说,常指广大的闽南地区,其中包括莆仙。所以在有关莆仙风物及莆人的诗文中,亦不乏使用“南州”之例。如: 南宋莆人方信孺《海山楼》诗:“海山雨过月明时,自是南州一段奇。” 又如南宋著名文学家莆人刘克庄《乍暑》诗:“南州四月气如蒸,却忆吴中始卖冰。”又《郊坰》句:“南州无酒禁,十户九旗亭。”又《荔枝二首》之二:“寂寂南州少物华,有园池处只梅茶。” 又如绍定五年进士祁门人方岳《送徐太博守莆中》诗:“南州高士心如水,夜雨炉亭岁欲环。” 宋乾道初泉州郡守王十朋的《诸公和诗再用前韵》诗咏的是兴化荔枝,曰:“屏间观画颐频支,想象风味哦新诗。火山太早反遭骂, 陈紫未显谁称奇。……平生梦寐南州果,瘦腹如蝉消几颗。” 诗中的“南州果”指莆田荔枝。 又如莆田人陈俊卿子陈宓《荔子》诗:“南州几岁供怀橘,北阙何年可献芹。”此诗亦咏莆田荔枝。 又如元初莆田诗人洪希文《湘簟》诗云:“南州六月正炎赤,来往道路无形迹。土山金石火云焦,珍簟琉璃秋水碧。”此诗中的“南州”也指兴化地区。 又如明布衣涵江人姚旅《露书》卷十二“谐篇”:“南州喻中立访曹进士。进士遽问:“君为君子喻,小人喻?”[9]此南州概指南方之州。 至于“延陵”,也是莆田吴姓的郡号。莆吴氏门联往往书“洙水家声大,延陵世泽长”;“延陵世第,莆田家风”等等。 福建莆田吴氏始祖为唐代吴兴,一说为吴兴、吴祭、吴瑞、吴良四人。吴氏入莆的初居地为九华山下及黄石沈浦(钱坡)。今延陵吴氏主要分布于荔城区黄石镇的水南、东甲、东华、江东、华堤、下江头、华东、华中、沙堤、天马、清江、长坑、下坂、东井、龙度、后洙等村以及城厢等处。吴迁的原籍很可能为黄石,但要真正落实,尚须进一步查考有关资料。 2、书中的诗词押韵反映了莆仙话特点 《天妃娘妈传》书中的诗歌用韵,反映了莆仙方言语音特点。莆仙方言自古自成一系,它既不同于闽东话,也不同于闽南话。今检书中的许多诗词的押韵,押的既不是通行的《平水韵》或更宽的《词林正韵》,也不是闽南话方言韵,而是莆仙方言韵。如第一回《鳄猴精碧苑为怪》开篇第一首诗曰: 元始从虚无一尘,个中胡暗亦胡明。 吹息俄无无俄有,屈伸根气气根形。 惺迷只向心头认,真妄都由念上寻。 除非觉者临津渡,安得娑罗彼岸升。 对照《平水韵》,全诗韵字和所属韵目分别是:尘(上平声十一真)、明(下平声八庚)、形(下平声九青)、寻(下平声十二侵)、升(下平声十蒸)。 全诗5个韵字竟分属5个不同的韵,十分奇特。如果说,作者吴还初真的像官桂铨猜测的是漳州人,那么他是不会这样押韵的。因为闽南话至今保留着古代遗留下的[-n]、[-m]、[-ŋ]全套鼻音韵尾。以上“尘”属于[-n]尾韵,“寻”属于[-m]尾韵,“明、形、升”属于[-ŋ]尾韵。这些不同韵尾,现在的闽南话还是区别得很清楚,难道说400年前的古人反而会混而不分?因此,正确的解释只能是吴还初不是漳州人! 现在,我们若用莆仙方言来读这首诗,则韵脚完全是和谐的,即所有的韵字都读[-iŋ]韵。我们接下去检查第一回的第二首诗: 奇岛峥嵘出海心,千波万浪献精神。 世间烟火无毫着,岩前鸡犬不惊人。 九转凡丹炉锤足,一叶浮槎自在乘。 汉唐以后荣褒地,闽粤东南一显灵。 本诗韵字为:心(下平声十二侵),神、人(上平声十一真),乘(下平声十蒸),灵(上平声九青)。此诗押韵情况与上一首相似,《平水韵》、闽南话皆不协韵,但莆仙话则完全同韵。 其它类似者尚多。如第十一回《黄毛公西番显圣》结尾诗云: 逃遁入西番,途逢有许艰。 得据寻为怪,凭灵辄肆贪。 近谋欺小丑,远计犯大邦。 除荡威未震,非横犬豕间。 本诗韵字为:番(上平声十三元),艰、间(上平声十五删),贪(下平声十三覃),邦(上平声三邦)。 以上“番、艰、间”为[-n]尾韵,“贪”为[-m]尾韵,“邦”为[-ŋ]尾韵,但莆仙话韵尾则相同,是协韵的。 3、书中的莆仙方言词语和语法 《天妃娘妈传》虽然是一部明代浅近文言风格的小说,但全书在语言方面还是反映了一些莆仙方言特色的词语,不少词语及特殊语法成分在现代莆田人的口语中、在莆仙戏中仍甚为常用。以下例举部分。 即时回身,径往高堂。(第一回)——即时:即刻。 爹爹可向苑中大布天网,取其妖恶而歼之。(同上)——爹爹:古代女儿称父,莆仙戏常用词。 吾可出堂前,看众人醒了未曾?(第四回)——未曾:莆语疑问词,询问谓词进展状态。 那猴至午见阿公不在,故意问曰。(同上)——阿公:祖父。 勿待临时人众不便。(同上)——人众:众人。 团鱼见其不胜,亦驱重甲兵右出。(第七回)——团鱼:鳖,小说中神怪之一。 贼今日新到,必是气力疲敝而不敢战。(第八回)——气力:力气。 其父母请城内有张师公到家治之,那师公辞之。(第十四回)——师公:道士。 无凭据,则人无如之何?(同上)——凭据:证据。 其山有显灵。(第十五回)——有显灵:显灵了,莆语“有”字句式。 乃呼庙祝而问之曰:“汝山中畜马有多寡?”(第十六回)——多寡:多少,疑问代词。 即下旨敕广骑大将军李茂,统领京卫五万军马。(第十九回)——军马:兵马。 吾家自有法度,岂虞其深哉!(第三十回)——法度:办法。 观音佛点度二郎。(第三十二回)——观音佛:观音菩萨。 伊兄二郎曾护西征立功。(同上)——伊兄:其兄,哥哥。 4、书中的莆仙及周边府县地名 正因为作者是莆田当地人,所以书中出现了许多莆田及其周边地区的小地名。薛世平先生《评<天妃娘妈传>一书的学术价值——兼说孙行者的原型在闽的论争佐证问题》一文文末曾提及这一点并因此认为作者应“是熟悉本地风土人情的本地人氏”[10],可惜该文未能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经检读全书,发现书中比较集中出现莆仙及周边地名的是第六回《玄真女兴化投胎》。略曰:“入自闽关,则见武夷据上游之胜,剑浦截万派之冲。迨至大州,五虎南朝,白鹤北绕。开元为祝圣之场,鼓山罗揭晓之案。整整双门,出入有鸿儒;兀兀巍楼,往来无白丁。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访神姑于乌石之旁,谒文昌于鳌峰之上。低回留之,不忍去云。命驾三山,始驰驱江南下渡之野;驻跸大田,继优游横路蒜岭之区。石竹碧山,乃天造之奇观;九鲤大湖,成地设之胜境。一望江口,福莆之界限攸分;倏履涵头,莆阳之景物如画。观达观矣,止可止矣。” 上文中地名,皆自闽北仙霞关至莆田之间的实有地名。武夷即闽北武夷山;剑浦即延平(今南平市延平区);大州指福州;五虎指闽江口五虎门,亦称五虎山。白鹤指福州北门外白鹤山。《榕城考古略》卷下“郊坰”:“白鹤山,在五都旗山南,松径萦行十余里,有鹤巢其顶。”[11]开元应指福州城内的著名古刹芝山开元寺;鼓山为福州名山。乌石即福州乌石山,又称乌山,为城内三山之一。鳌峰在福州城内于山北麓,旧有著名的鳌峰书院。三山为福州别称;江南指闽江之南;下渡与上渡相对,原为古代渡口,今为街道名,属福州仓山区。大田即今大田县。横路,今称宏路,在福清市宏路镇,古有宏路驿。蒜岭即今福清市新厝镇蒜岭村,蒜岭驿为古代福州至闽南之间的重要交通驿站。石竹即福清石竹山;九鲤指仙游县境内的九鲤湖。江口地处福清与莆田的交界,今为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涵江,古称涵头,即今莆田市涵江;莆阳为莆田别称。 又如“纵观此地,西控壶公,东望渤海,南接清源之境,北连五马之峰。”文中的壶公,即壶公山,下文又作胡公山、胡山,为莆田镇山。《闽书》卷23《方域志》莆田“壶公山”条:“又云莆古有陈、胡二仙,陈仙隐北,胡仙隐南,山名胡公也,后人改‘胡’为‘壶’,而里仍旧名曰陈胡尔。”渤海指东海,此指台湾海峡。清源指仙游,因唐代仙游置县时名清源县。五马指五马山,古属兴化县,兴化撤县后复归莆田县,山在莆田北部。《游洋志》卷一《山川志》:“五马山,在县西清源西里,又名马鞍山。古谶云:‘五马山前出状元,五马山后出汤泉’。”[12] 其它如第二十八回《天妃妈莆田救产》中有莆阳、衙前、衙后等地名。莆阳是莆田别称,衙前、衙后为荔城地名。第二十九回《天妃妈收服白鸡》中除了出现周边的仙游、永春、永福(今永泰县)、福清等县名外,有关莆田的小地名有:胡公山、胡公(皆为壶公山异称)、吉了(古代设有吉了巡检司城,今属秀屿区)、镇海(今属涵江区)、双髻(双髻山,莆田及仙游均有此山名。)、五马。第三十回《天妃妈湄洲救护》中有:海坛(岛屿名,今平潭县)、湄洲湾。第三十二回《观音佛点度二郎》中有:莆田、南郊(莆田城郊地名)等。 四、余论 种种迹象表明,作者吴迁是一位与闽北及江西关系密切的莆田人。第一,已经发现的与作者有关的作品,均在闽北建阳刊刻。第二,吴迁《新民录•引》文中的主人公郭子章,任过福建建宁府推官、福建布政使。《新民公案》卷一、卷二所叙近20个故事发生地基本都在闽北,涉及浦城、崇安、建宁、建安、瓯宁、邵武、顺昌、政和等县。第三,作者与江西人士也有密切往来。为《天妃娘妈传》校刻者署“昌江逸士余德孚”。昌江在江西景德镇内。景德镇虽地处内地,但因瓷器出口外销的原因,与妈祖关系密切。史载清初景德镇的福建会馆,又称天后宫。《景德镇文史资料》载有当地传说:“据说,古时福建有位瓷商,一次贩运景德镇瓷器去海外,船行途中,突遇狂风巨浪,眼看要遭灭顶之灾,绝望中瓷商大呼天后保佑。天后果然显灵,使商船转危为安。重抵景德镇后,瓷商为报天后救命之恩,遂以全部资财为天后建宫。天后宫记录了景德镇瓷器对外贸易的史实。”“福建会馆(天后宫)曾是景德镇古陶瓷运往海外经销的一个集散地,福建瓷商云集于此,有客房,议事厅,使景德镇瓷器源源运销海外。”[13]第四,郭子章也在江西任过职,所著《豫章杂记》即记江西事。《新民公案》也记有他在江西的听讼故事,而书《引》为吴迁所撰。 综上所论,《天妃娘妈传》作者吴还初很可能是一位往来于江西、闽北和莆田之间喜好神话传说的莆田儒商,或者就是任过郭子章的没有官衔的幕僚。“散人”一语,义即不为世所用的闲散之人,亦可作平庸无用之人的自嘲之号,“散人”自号也透露了吴迁的身份。 参考文献 [1]胡从经.明版通俗小说《天妃娘妈传》初揆[A].澳门海事博物馆.妈祖信俗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澳门:澳门海事博物馆,1998. [2]姜亮夫.屈原赋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3](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后晋)刘昫. 旧唐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5]官桂铨.《天妃娘妈传》作者吴还初小考[J].南京:学术研究.1995,(6). [6](明)何乔远.闽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7](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 [8]谢水顺,李珽.福建古代刻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9](明)姚旅.露书[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0]薛世平.评《天妃娘妈传》一书的学术价值—兼说孙行者的原型在闽的论争佐证问题[J].福清: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5,(3). [11](清)林枫.榕城考古略[M].福州:福州市文物管委会,1980. [12](明)周华.游洋志[M].1936印本. [13]汪维培.景德镇的会馆[J].景德镇文史资料(第4辑)[C].1987. |
- 2013-11-18全台40座妈祖庙会香将创万人钻轿祈福纪录
- 2013-11-16山东长岛兴建妈祖巨像 将配套建设11万平米广场
- 2013-11-16平潭最妈祖庙组团120多人 到湄洲岛寻根谒祖
- 2013-11-16闽北建阳回龙乡马岚村山旮旯里也有古老妈祖庙
- 2013-11-05妈祖家世生平之(四):升天
- 2013-11-05妈祖家世生平之(三):成长
- 2013-11-05妈祖家世生平之(二):出生
- 2013-11-05妈祖家世生平之(一):出身
- 2013-11-02第十五届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开幕
- 2013-11-01妈祖信俗成为两岸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