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县寨里镇少数民族村—太银村小学的留生之道
师德留学生 前些日子,黄粟坪组的邱在兵特意从县城回村找到王校长说:“我儿子要回来读书,孩子还是放在你们这更放心。” 每年暑假前,太银小学都会遇到一两例要求返村读书的。有的是父母早年在外打拼,事业有成后把孩子带到身边读书,后发现家乡学校教学质量很好,又决定送回来;有 的是原来认为城里的教学资源比乡下好,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去城里租房子、打零工陪孩子读书。试了一年后才发现,花了血本,受了苦累,还得不偿失。 在太银小学教师办公室的黑板上写着“静下心来教书,落下心来育人”12个大字,这不是某位老师一时冲动写下的,而是全校一茬又一茬老师的心声。王晨曦的家就在10公里远的官桥村,家里还有父母,但周末却很少回家,他说:“离开学校心里总不踏实。”雷年泽老师教书30 年了,原来一直在老家任教,调到太银村后,虽说是从山外进山内,但他却说:“这里的教书氛围特好。”学生居住分散偏远,是山区校的共同特点,太银村一半以上孩子需要寄宿,兼职生管的尤杜玉、伍世才老师,真是既当老师又当妈。“要给一年级的孩子解思家之愁,要为爱踢被的学生时时查房,冬天得烧热水给他们烫脚,有时为学生洗尿裤也是常有的事。”尤杜玉老师说,“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当亲生骨肉来对待。” 采访手记>>> 重树村小自信 脑子里曾多次浮现出老乡们在县城租一间旧屋,让老人带孩子陪读的无奈情景。现在,不少村落也建起了崭新的校舍,学生却逐年少下去,最后不得不落入人走楼空的尴尬境地。无可奈何花落去,难道这真是如今村小的宿命?太银村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村小存在和发展的希望。 其实,村小生源外流不外乎两种情况:家乡发展困难,只好携妻带子背井离乡进城打工;乡村学校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大人只好进城陪读。原因虽有不同,但根子还在于乡村发展缺乏“自信”。“自信”怎么树?除了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要真正树立尊师重教的理念,加大对村级小学设备和师资的投入,同时,还得着力培育村级产业,留住农村劳动力。 只有留住家,才能留住村小、留住乡村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