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天下莆商> 正文 |
一道武夷山脉横亘闽赣,当年背着蛇皮袋挤上客车,翻山越岭来到莆田的江西工,如今已发展成实力强大的赣商。在这条缩短家乡距离的高铁开通之前,9月14日,莆田市江西商会成立。昨日,商会会长杨和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畅谈向莆铁路通车话题(如图)。 向莆铁路的开通,让杨和平感慨万千。他告诉记者,连接着江西和莆田的向莆铁路与在莆的赣商息息相关。家乡在江西,事业在莆田,这条高铁,让往返两地的路更近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大批江西人从红土地上走出来,背着沉甸甸的责任,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流连于海风吹拂的兴化大地。来自江西吉安的杨和平就是当时首批来莆的江西人。回忆第一次回乡的情景,杨和平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那时候没有高速,没有大巴,他乘坐莆田到吉安的客车,在又窄又小的土路上一路颠簸。回家的路有800公里,到家要两天两夜。夜幕降临,客车进入盘山公路,山高路陡,又遭遇雨雪天气,杨和平既担忧又害怕。好不容易离家近了,却在江西兴国县遇到山体滑坡,车堵路上两天两夜,乘客们又饿又累,靠着当地老百姓送来的玉米棒充饥,入夜寒风刺骨,只能坐在硬座上打盹。 “江西冬天多雨雪,那个年头被堵在路上过年的大有人在。”杨和平说,后来有了火车,他和老乡一起坐客车到福州,乘火车到南昌后再转客车两天才到家。每逢过年,火车站黑压压的都是排队买票的人,火车票一票难求,回乡成了奢望。 尽管如此,心怀梦想的他们依旧留在莆田,并逐渐站稳了脚跟。时至今日,在莆田经商和务工的江西人已发展到10多万人。在木雕行业,江西籍有万余之众,为莆田木雕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在家装和广告行业,赣商也在莆田占有一席之地。在工程机械、运输、物流及酒店行业,他们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部分在莆创办的企业已成为上市公司。当年提着蛇皮袋赶路的江西工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浪潮中,在莆成家立业,置办房产,开着小车奔高速,回乡过年过节。 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江西人的回乡路更短了。在莆田吃早饭,到南昌吃午饭,再回莆田吃晚饭的场景不再是梦想。莆田是妈祖的故乡,江西老乡可以乘坐高铁来莆田朝拜妈祖,莆田友人也可以坐上动车到老区领略红色旅游。今后,江西人能够当天尝到高铁带来的新鲜莆田荔枝,而莆田人也能品尝到江西的特产蜜桔。 杨和平说,向莆铁路的开通,推进山海协作,拓展湄洲湾港口腹地,实现了港口资源共享。高铁,让莆赣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江西人利用这一便捷条件来莆创业,选择在“气冠八闽”的莆田居住。商会将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引导赣商加强合作开拓市场,深化两地产业对接,促进莆赣两地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湄洲日报 黄凌燕 文/图)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