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灿若星河。软木画、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南音、木偶戏……个个蜚声中外,构成了响亮的海丝文化品牌。
为常态化宣传推广海丝非遗瑰宝,“福建海丝非遗”数字展馆正式启动。内容包括“前厅”“榜上非遗”“政策保障”“海丝传承”四大模块,全面介绍福建省入选联合国、全国、省级、市级、县级非遗项目,旨在创新海丝文化交流方式,促进海内外社会各界对福建海丝非遗的了解。
南音亦称“弦管”,是历代积淀、多元形成的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是两汉、晋唐和两宋等朝代一批批入闽的中原移民,把中原音乐文化带入泉州,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而形成的,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华古乐南移的历史积存。南音演奏演唱形式为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是汉相和歌的“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宝贵遗制;其工尺谱记法自成体系,是隋唐以前的遗存;曲颈琵琶横抱、十目九节的洞萧、二弦、三弦、拍板等是汉唐古乐器的遗制;南音曲目有器乐曲和声乐曲二千多首,蕴涵了晋清商乐、唐大曲、法曲、燕乐和佛教音乐及宋元明以来的词曲音乐、戏曲音乐等丰富的内容;曲牌中保留诸多古调、古牌名;南音以标准泉州方言古语演唱,读音保留了中原古汉语的音韵。因此,被海内外专家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南音被亚太文化中心列入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数据库。
第一条 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传承和发展福建历史文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