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千年,木兰陂至今仍发挥着拦洪、挡潮、排涝、蓄水、引水、灌溉的重要作用。湄洲日报记者 蔡昊 陈斌 摄 位于市区西南5公里的木兰山下,木兰陂静静横跨南北两岸。陂首古老的石板栈桥下,越陂而出的水流,如雪练般砸落在阶梯状的花岗岩坝基上,发出潺潺声响,引人无限遐思。 缓缓流淌的溪水,让人无法想象,曾经洪水肆虐的情景。古陂跨越了千年,成为每个时代莆田人民生产生活最真实、最生动的记忆。如今,经过现代主题公园理念的包装,它正呈现出独特的神韵。 ■承载乡愁打造生态公园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市郊的木兰陂生态主题公园。绿树掩映,紫薇花开,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溪水中,相映如画。三三两两的市民漫步其中,尽情享受着溪畔微风的轻柔。“现在出门就是公园,一路的美景和新鲜空气,可以说是‘市’外桃源。”家住附近的市民吴智敏感慨道。木兰陂公园左岸绿道建成后,方便了附近木兰、屿上、坂头、棠坡等村群众的通行和休闲娱乐。木兰陂南岸也已建成占地6.63万平方米的木兰陂生态公园,设有木兰陂纪念馆、钱四娘庙、冯智日纪念堂等。同时,通过保护治水文化遗产,修复荔林水乡风貌,串联起“一溪两岸”的景观。 “木兰陂水利枢纽工程,由陂首、渠系和沿海堤防三部分组成,整个工程面广线长,浩大复杂。”木兰溪水利管理处陂头水利管理站副站长林伟介绍,尤其是陂首拦河滚水大坝建设,难度最大,是枢纽工程的核心、龙头。木兰陂的建成,使得莆田南北洋平原的万顷田地成沃土,孕育了兴化大地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成为珍贵的文物实体和工艺遗产,也承载着数代莆田人的乡愁记忆。 陂头水利管理站工作人员李应珠是土生土长的木兰村人,木兰陂伴随着她的成长。“小时候比较皮,我经常和伙伴们在陂旁玩耍、捕鱼,甚至下溪洗澡。”在李应珠的记忆里,木兰陂旁稻田飘香,坐在树下纳凉、听大人们讲述钱四娘的治水故事,是童年最幸福的事。 如今,行走在万科城木兰溪畔,两岸柳绿花红,鸟语花香。目前,木兰溪左岸绿道工程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累计完成投资2亿元。该工程利用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已建的左岸堤防堤顶防汛道路作为绿道主园路,将沥青砼防汛道路改造为彩色透水砼步道,充分利用堤顶有限场地,进行绿化美化。木兰溪畔,将成为一道最美的生态带,一大批亲水景观和滨水空间将缩短人们的亲水距离,也将成为莆田经济的一个个新引擎。 ■完善机制倾力综合治理 “木兰陂水利枢纽工程,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至今仍在发挥着拦洪、挡潮、排涝、蓄水、引水、灌溉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推进美丽莆田建设。”陂头水利管理站站长潘如猛说,当代水利专家打心底里佩服李宏、冯智日等的聪明才智。陂首枢纽工程由拦河坝、进水闸和导流堤构成。拦河坝全长219.13米,全部采用大块体花岗岩条石砌筑,属于砌石堰闸型拦河坝。进水闸分南北两座,共可灌溉农田13.7万亩。渠系工程由分布在南北洋平原的大小渠组成,全长355公里,正常水位下水域面积2.2万亩,可蓄水3100万立方米,素有“平原水库”之称。其中,木兰陂工程沿海堤防是我省四大堤防之一,始建于唐朝,位于木兰溪下游兴化湾畔,以木兰陂为界分为南北堤,全长87.48公里,是保护莆田南北洋平原的重要屏障。 “然而,木兰陂建成900多年后,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南北洋海堤管理处主任吴俊伟说,1954年以前,木兰陂水利工程没有设立专职管理机构,只配备少数水闸启闭人员,工程缺乏管理和技术人才,木兰陂水利工程的安全和效益大受影响。1954年10月,省水利厅在枫亭镇召开会议,确定成立木兰陂水利管理委员会。1956年,为适应农业生产形势发展需要,木兰陂水利管理委员会改成木兰灌区管理委员会,管养职工增至80人,业余水利管理员1000人,分设3个管理站。后又改成木兰溪水利管理处和南北洋海堤管理处,一直沿用至今。1982年,政府部门颁布《莆田南北洋海堤管理暂行规定》,实行包堤责任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1990年制定《岗位责任制暂行规定》,明确每月逢1日、15日,管理站要组织集体巡堤,包堤人员每月巡堤不少于4次,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 跨入新时代,倾情倾心倾力治理木兰溪。近年来,我市通过源头保护、全流域综合治理和实施防洪排涝工程,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保护,使木兰溪流域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去年底,国家水利部主办全国首届“寻找最美家乡河”大型主题活动,全国共评选出10条“最美家乡河”,木兰溪成为福建省唯一上榜河流。 ■高起点规划保护木兰陂 记者昨从市水利局了解到,市委、市政府高起点规划实施木兰陂保护,创建“一心一廊四区”。“一心”即木兰陂历史文化中心;“一廊”即木兰溪生态文化绿廊,辅以木兰溪马拉松跑道,在家门口就可以轻松跑起来,一边惬意享受溪边的美景,一边拥有健康的有氧运动;“四区”即历史文物保护区、水利文化展示区、湿地生态景观区、滨水休闲活动区,努力打造中国古代水利名胜区、中国生态水利示范点,力争省水利博物馆落地在规划区内,进一步传承水文化,保护水资源,展现水景观,让古老的木兰陂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中,焕发青春活力。 “目前,已经启动了3个项目建设。”市生态水系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工程规划科负责人吉剑青介绍,屿上路提升改造工程投资1266万元,起自荔园路,终点为木兰陂公园大门,全长300米,按城市次干路标准建设,施工单位已于6月20日进场动工,力争在9月1日前完工。木兰陂生态修复与南北渠连通工程一期工程,投资1800万元,主要包括南渠、北渠与木兰溪水系连通,南渠、北渠水毁、破损堤防进行重建和修复,木兰陂下游滩地局部区域进行清淤、疏浚及周边生态环境修复、提升和改造设计,已于6月27日完成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投标,目前正在进行方案设计,将于近期动工,预计10月1日前完工。木兰溪绿道口袋公园项目,目前已委托市规划设计院进行方案设计。 据介绍,目前已委托3家国内高水平团队参与研究木兰陂公园建设方案。其中,木兰溪片区旅游策划涵盖片区公园建设、旅游开发、业态开发、资金平衡等多方面,预计本月底形成初步策划方案。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木兰陂世界遗产公园概念方案及核心景区方案设计,紧扣木兰陂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一品牌,深度挖掘木兰陂文化,研究木兰陂公园建设方案,目前已完成第三稿方案设计,该核心区概算投资约2.5亿元。另外,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福建省水利博物馆建设内容,客观、生动梳理展示木兰陂历史水工程的卓越成就,保护和传承莆田古代治水文化。(湄洲日报记者 许爱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