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第六届印象福州大赛> 征文作品> 13-18岁赛区> 正文
新西兰陶以恒参赛作品《印象福州之美食(思乡之情)》
2023-09-20 22:02:46 陶以恒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文琳

作品名称:《印象福州之美食(思乡之情)》

作品类别:征文

姓名:陶以恒

年龄:16岁

国别(地区):新西兰

选送单位:新西兰奥克兰树人中文学校

指导老师:翁奇曙

印象福州之美食(思乡之情)

当老师要我们写一篇关于印象福州的文章时,我想:这地方我好像曾经去过,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我还太小,眼里只有吃的,以至于如今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甚至连一点“影子”都捕捉不到。唯一仅存的印象只能说是“福州特有美食”了。

作为小美食家的我,无论去任何地方,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如何吃得好”。回到家,我就问妈妈曾吃过福州的哪些美食?她说你忘了吗?我们吃过佛跳墙。这句话也让我忆起了自己心中的福州三大美食:鱼丸,肉燕(扁食),还有那罐像“宝藏”一样的佛跳墙。有人说:“佛跳墙就是食料贵重、食材多样和制作特别的闽菜“老大”。其实这三个汉字真是起得很妙,试想一下,连吃素的佛都要超越本能的信仰,闻到香味跳过院墙,只为了这“无法言说的“美味。这个传说确实有趣!没有吃过佛跳墙的人定是无法真切的理解,而我却“有幸”品尝过,只感叹菜如其名,恰如其分。鲍鱼、海参、杏鲍菇等海产加两块肥肉,圆圆满满的一锅,令人垂涎欲滴。正是”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犹记得有一次去基督城比赛,中午去了当地的中餐馆,菜谱上居然有佛跳墙,虽与福州的味道无法媲美,可让我惊讶的是佛跳墙居然传播到了海外。福州人民用美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让他们喜欢上了中国美食,更喜欢上了中国文化。

回来的路上我跟妈妈去了超市,又赫然见到了“福州鱼丸”。你可知这小小的鱼丸寄托了多少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于是我好奇地找寻资料,看到了关于鱼丸的传说:古时候,闽江之畔有个渔民。有一天,有位商人搭他的船南行经商,船出闽江口,进了大海,正遇台风袭击。船入港湾避风时,不幸触礁损坏。修船耽延了时间,粮断了,只能天天以鱼当饭。商人叹道:“天天有鱼,食之生厌。能不能换换别的口味?”船妇说:“船上粮已断,唯有薯粉一包。”心灵手巧的船妇便把刚钓到的一条大鳗鱼,去皮除刺,把鱼肉剁细,抹上薯粉,制成丸子,煮熟一尝别有风味。事后,这位商人回到福州,便在城里开设一家“七星小食店”,特聘这位船妇为厨师,独家经营“鱼丸汤”。起先生意并不兴隆。偶然一天,一位上京应考的举子路过此店就餐,店主热情款待,端出鱼丸。举子食后,颇觉味道极美,便题赠一诗”点点星斗布空稀,玉露甘香游客迷,南疆虽有千秋饮,难得七星沁诗脾。”店主即刻将诗挂在店堂上,引宾客齐来品尝。从此小店生意兴隆,日日春风。“七星鱼丸”故此得名。这可太有意思了。福州人,不仅用美食,更是用他们的热情与善良迎接外来的宾客,这是它最打动我的地方。

如今福州人通过饮食文化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化与精神,正以它独有的美食魅力吸引了八方游客。有人说,喜欢一个地方,是因为喜欢那里的饮食;也有人说,喜欢一个地方,是因为喜欢那里的饮食;还有人说,喜欢一个地方,是因为喜欢那里的人。这些说法,皆有一定的道理。

常言道,一方水土一方人。“水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到饮食上,有什么样的饮食,就会滋养出什么样的人来,福州人正是如此,不愧为“有福之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