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传承》 作品类别:征文 姓名:刘正祈 年龄:14岁 国别(地区):马来西亚 选送单位:诗巫公教中学 指导老师:陈怡菁 传承 “唰唰”洁白的面条从锅中被捞出,食摊老板将面条放入盘中,酱油、味精、猪油等调味料,统统都被老板那快速熟练的手法一勺一勺颠进盘里。老板用一双筷子快速地将面条和调料拌在一起。一股迷人的香气瞬间溢出,惹得在一旁观看已久的我垂涎欲滴,加上一些叉烧肉和点缀用的葱花,一盘正宗的诗巫干盘面就出炉了。 老板将这盘美食端到我面前,早已按捺不住的我瞬间大快朵颐起来。清爽的早晨,周末的悠闲,在这样的环境下吃着干盘面,真是生活中的一大享受!美食不一定是要山珍海味、满汉全席,普通的路边饮食坊也可以是藴藏美食的宝藏之地。 每个诗巫人心中都有着一盘干盘面,这个说法丝毫不假。没有一个诗巫人不会被干盘面的香味所吸引,这是因为马来西亚四季如夏,天气又湿又热,若无香辛料协助开胃,滚烫的热汤食品一般容易增加肠胃负担。因此令人食欲大开、回味无穷的干盘面成为了诗巫人的心头爱。 砂拉越诗巫有着“小福州” 的美称,这是因为这个地方福州人口居多,有着浓浓的福州特色,无论是食物,语言甚至传统习俗和文化都是纯正的福州特色。这些传统与文化就这样在这个地方一代一代地传承和延续。 我生长在福州人的家庭里,从小到大都是和福州美食作伴。从我记事开始,我就十分喜爱福州的美食,譬如人人喜爱的干盘面、鼎边糊、长寿面、红糟肉、光饼、白粿干等等。每当我有机会品尝来自中华家乡的美食,我都会十分珍惜地将这些食物吃完,有时我会想到,倘若这些美食没有被后人珍惜和传承,那该怎么办? 每次到食坊品尝干盘面,我都会看到很多人只吃了一半的干盘面,然后就付钱走人,而那些剩下的干盘面只能被丢入垃圾桶,这令我感到十分心痛。殊不知,每一个福州美食都是在困苦艰辛的情况下,为了纪念先人而被“发明”出来的,因此福州美食在我们福州人心中都应当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正如每当我吃光饼时,我就会想到在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率军入闽平倭,遭遇连日的阴雨,导致军中无法生火做饭。 为了解决军粮问题,戚继光便命人烤制一种小饼,用麻绳串起来,挂在身上充当干粮,大大方便了作战歼敌。后人为了纪念戚继光,便将这些烤饼称为“光饼”。 此外,还有另一个大名响当当的美食“鼎边糊”也与戚继光离不开关系。有一天,戚家军到了福州南郊,当地乡民摆下八仙桌,主动送来大米、鱼肉、香菇、虾皮等,准备热热闹闹地招待凯旋的战士们。就在此时,又有一股倭寇袭击,戚继光问清情况,马上集合队伍准备歼灭敌寇。老百姓一听着急了,无论如何也要让战士们吃了饭再去打仗。不知是谁灵机一动,将大米磨成浆,肉丝、蚬子、金针、木耳、蛏干、干贝等一股脑混煮成清汤,淋米浆于锅边,不消一刻钟,一锅又一锅的鼎边糊就出来了。众将士吃饱后奋勇上阵,把倭寇全部击败。听说每到立夏时节,中国福州当地居民都要做鼎边糊“做夏”。因为立夏已进入农忙旺季,这一天煮鼎边糊,不仅是一家人吃饱吃好然后下田劳动,还要互赠左邻右舍一起品尝。 你说,拥有这么多精彩历史背景的美食,怎么可以不传承下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