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新闻频道/ 天下/ 社会(即时新闻)/ 正文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东北篇|“守望太阳的民族”唱响幸福“新船歌”

2024-08-29 09:14 作者:戴锦镕 新华社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哈尔滨8月28日电题:“守望太阳的民族”唱响幸福“新船歌”

新华社记者戴锦镕、刘赫垚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世居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因地处祖国东方,被称为“守望太阳的民族”。“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传唱半个多世纪的《乌苏里船歌》,形象描绘了赫哲族的劳动生活场景。

在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晾晒着渔网,展现着赫哲族“以鱼为生”的特点。每年禁渔期结束后,赫哲人孙玉民都和乡亲们一起捕鱼,以供应族人全年的吃、穿所需的鱼产品。

“鱼是赫哲人的生存密码,现在正值打鱼季,大家都早出晚归,希望有个好收成。”孙玉民说,夏季禁渔期一般是鱼的产卵期,渔民利用这段时间修渔船、补渔网等,或是提前放置大网以备冬捕,禁渔期后就开始忙碌了。

20世纪80年代,国家向赫哲人发放了新型柴油机,安装在村民们的渔船上。生产工具的改善,极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也让赫哲人告别了人力划桨时代。

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赫哲族不断转变生产方式,实现了从单一捕捞到渔农并重、再到多业并举的跨越式变迁。

除了食用鱼,赫哲人还“衣其皮,用其骨”。严寒地区的生活环境及渔猎生产活动,使赫哲族学会了用鱼皮制衣的技艺。

作为赫哲族民族标志的鱼皮、鱼骨制作技艺,是赫哲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全世界唯一传承下来的鱼皮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各大文旅推介活动中,非遗赫哲鱼皮制作技艺染色项目传承人赵同华,带着她的“改良版”鱼皮衣,总能吸引不少人的目光。

赵同华的老师是今年72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尤文凤。“做一件鱼皮衣,需要大约50条鱼,不同的鱼皮,纹路是不一样的,每一件都很独特。这是赫哲族祖先智慧的结晶,也是渔猎文化的一个集中体现。”尤文凤说。

从师傅那里学习了鱼皮制作技艺的赵同华,加入自己的创意,经几次迭代升级,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寻常百姓家。鱼皮高跟鞋、鱼皮包、鱼皮手链……在赵同华开办的工作室里,各种时尚的鱼皮制品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让鱼皮技艺“活起来”“走出去”。

上个冰雪季,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景区,赵同华设计的各式鱼皮制品受到游客喜爱,一款能够在夜晚发出荧光的鱼皮雪花挂件受到热捧,一度售罄。

尤文凤说,从全族仅存300余人到如今的5000多人,从只会打猎打鱼,到科学种田,再到制作鱼皮衣发展文化旅游,在党的关怀下,赫哲族唱响了新时代的“乌苏里船歌”。

关键词: 鱼皮衣,乌日贡,渔猎生产,渔猎文化,乌苏里船歌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