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新闻频道/ 天下/ 社会(即时新闻)/ 正文

高校体育场地如何开放才合理?

2024-08-24 15:23 作者:刘兵 工人日报责任编辑:吴静

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大学校园尤其是体育场地设施对公众开放的问题一直在互联网上引起热议。专家认为,目前大部分高校并非财政全额拨款维持运营,以收取适当费用的方式,向社会开放健身场地设施,未尝不是一项有益之举。学者建议,可以引入社会专业团队参与运营管理。

收费开放引争论

近日,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校区运动场每人次10元的收费引发了网民激烈的讨论。

云南师范大学称,由于该运动场地年久失修,设施老化,暂时没有经费补贴免费开放。同时,场地周边居民较多,存在供需矛盾,因而改为现在的有偿使用策略。

认为高校健身场地应该免费的一方认为,公办高校的经费来自财政拨款,社会公众应该可以免费使用。而支持收费的一方则认为,高校健身场地的运营和管理付出了相应的人力、财力成本,而且挤压了本校师生的锻炼空间,收取一定的费用合情合理。

也有一些市民表示,现在一些大学尚未完全开放校园,开放体育场地设施更无从谈起。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不仅有利于缓解群众健身需求与体育设施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还是学校服务社会、与社会加强沟通和互动的重要方式。”从教师岗位上已经退休数年的北京市民王国凯对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今年暑假以来,不少高校都扩大了健身场地的对外开放,而且普遍以收费居多。如南京财经大学体育场馆开通了线上预约支付功能,人们可以通过南财微服务以及南京财大体育部等微信公众号轻松完成场馆使用预约。开放的场馆包括体育馆内各个功能馆,室外篮、排、足球场以及轮滑场地等。

高校有哪些苦衷

《2023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在全国体育场地面积中,包括高校在内的事业单位体育场地面积占比最大,超过40%。然而,对外开放状态并不理想,近年我国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率仅为三成左右,与群众需求差距明显。

有多位高校老师和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随着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较多的社会人员进校锻炼,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社会人员的增多会使本校学生运动机会相应减少。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王剑寒告诉记者,他们学校面积不算大,健身场地有限,一些场馆资源相对紧张。“现在学生的健身意识都比较强,如果所有场馆都完全对外开放而且不收费的话,可能我们自己就没地方锻炼了。”

体育场地的收费管理,往往也令高校头疼。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教师郑子楠认为,如果学校的场馆收费价格过高,可能招致非议;而收费过低或者完全免费,不仅难以保证经济效益,也不利于场地设施的维护。

此外,全面开放场地设施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群体在学校锻炼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自身责任占多大,学校占多大,很难说清楚。”北京一所高校的健身场地管理者对记者坦言道。

如何开放才合理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89平方米。促进高校体育场地进一步开放,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居民健身场地不足的痛点。

在2009年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中就提出: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而根据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2017年印发的《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学校可以根据维持设施运营的需要向使用体育设施的开放人群收取必要的费用,但有偿开放不能以营利为目的,收费标准应经当地物价部门核准,并向社会公示。

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忠云看来,我国的公办大学经费并非完全来自财政拨款,收取一定的费用开放体育场地,无可厚非。收费一定要本着惠民的原则,不能比一般市场价格更高。应该区分不同的健身场地维护运营的成本,结合实际合理收费。“高校可以聘请第三方团队在非教学时段进行有偿服务,要对第三方团队的资金监管、市场定价、运营水准等合理管控。”陈忠云说。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周武告诉记者,学校将与政府联合探索体育场馆开放的运营方式。“杭师大将借助高校体育场地惠民共享开放的契机,进一步谋划橄榄球省队校办试点落户。保证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同时,学校的教学秩序不受影响。”(记者 刘兵)

关键词: 高校体育,省队校办,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学院,公办高校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