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新闻频道/ 天下/ 社会(即时新闻)/ 正文

新华时评丨能力建设,积蓄中非合作新力量——真实亲诚的中非合作系列评论之二

2024-08-22 10:17 作者:杨喆 侯鸣 新华网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阿布贾8月22日电 题:能力建设,积蓄中非合作新力量——真实亲诚的中非合作系列评论之二

新华社记者杨喆 侯鸣

近日,在西非国家尼日利亚,由中企投资建设的尼日利亚联邦交通大学首批400余名学生完成了首个学期的学习,部分学生将利用暑期,依托中国提出的“筑梦丝路”青年发展计划等,在中国土木尼日利亚有限公司的轨道交通项目现场开展实践活动,提升本领。

“在我的家乡建设交通大学,让更多人的梦想可以变为现实。”中土尼日利亚有限公司北区经理部属地化现场工程师阿巴·哈鲁纳·莫杜参与了尼联邦交通大学的建设,在他看来,培养人才,是家乡发展的关键。

为非洲的未来培养更多人才,是中国助力非洲发展一以贯之的举措。2021年11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提出将同非洲国家密切配合,共同实施“九项工程”,其中包括能力建设工程。能力建设工程内容包括,中国将为非洲援助新建或升级10所学校,邀请1万名非洲高端人才参加研修研讨活动。实施“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开展“非洲留学生就业直通车”活动等。

去年8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期间举办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会后,中方发布3项举措支持非洲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是其中之一。该计划强调,中国和非洲发展振兴的关键在于将规模巨大的人口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以人才红利助力本国现代化发展。中国将同非洲继续加强技术转移、教育培训等能力建设合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侧重应用技能培养的“鲁班工坊”,到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孔子学院,从实施“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和“一带一路”教师成长计划,到通过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1万名本土复合型人才,中非在能力建设方面的合作,正在为非洲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如今,中国培养的尼日利亚女火车司机可以驾驶中国制造的动车组,疾驰在中企承建的拉各斯轻轨蓝线上;中国与科摩罗合作培训的医务人员拯救了许多疟疾病人的生命;赴中国留学归来的坦桑尼亚学子投身农业工作,在东非的土地上耕耘着希望……一个个人生出彩的梦想,因中非能力建设合作而化为现实。

中非能力建设合作,总是从非洲的实际需求出发,真正“想非洲之所想,急非洲之所急”,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开展合作。面对非洲整体年轻人口占比较大、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现实情况,中国从自身发展实践出发,真诚与非洲分享利用人口红利的经验,从基础环节做起,从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做起,脚踏实地帮助非洲培养各类人才,从不附加意识形态方面的条件和限制,尊重非洲国家的自主选择,赢得了非洲国家的普遍认同,也为能力建设合作走向长远奠定了互信基础。

着眼未来,中非能力建设合作正在拓展新领域、迈向新层次。近年来,中国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奖学金、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杰青计划”、“国际青年创新创业计划”等项目帮助非洲培养大量科技人才。《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提出,开展非洲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中非将共同培养面向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面向科技创新增效、面向民生福祉改善的各类人才,助力非盟《2063年议程》第一个十年计划人力资本开发等目标。中非能力建设合作,正在数字经济、前沿科技、社会治理等方面“开花结果”,为非洲实现发展振兴贡献力量。

在全球发展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能力建设正促进中非携手共建发展共同体。中非之间的能力建设合作,注重“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让每一个人都能公平地享有发展的机会、实现自我的机会、追逐梦想的机会。相信这每一个点滴梦想,终将汇成中非合作的磅礴新力量。

关键词: 人口红利,能力建设,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中非合作论坛,2063年议程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