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天下>精彩图片> 正文
新华全媒+|25代手艺人:让千年烟墩大鼓越擂越响
www.hyyz888.com 2024-08-18 14:45:13 来源:新华网

施绍汉在擂鼓(8月15日摄)。

“我八九岁开始跟着爷爷学鼓,40多年来制作了大大小小的鼓2000多面。如今,几个孙子也在放假时跟着学做鼓。我相信,烟墩大鼓的制作技艺一定会一代代传下去的。”广西灵山县烟墩镇六加村委沙塘村村民施绍汉说。

1964年出生的施绍汉是家里第25代烟墩大鼓手艺人,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据他介绍,烟墩大鼓历来都是纯手工制作,做一面2.5米高的大鼓需25天左右。

烟墩大鼓脱胎于广西古代铜鼓,是灵山县烟墩镇一带独特而古老的传统艺术。当地的壮族、汉族先民以鼓作为驱赶猛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演变至明后期,打鼓逐渐成为一种庆丰收、贺瑞年的娱乐活动,流传至今,成为极具特色的地方民俗。

传统的烟墩大鼓鼓面直径1.3至1.8米,鼓高2至3米,鼓重200—350公斤,大鼓鼓身用樟木、楠木或松树挖空树心,蒙上本地上好的牛皮,整个鼓体无一颗铁钉,大鼓的音质、音高、音准等全凭匠师个人经验进行调试。经过一代代制鼓人的探索和积累,烟墩大鼓工艺不断改进创新,形成了不同规格、不同品种的系列产品,无论是在外观还是在音色上都独具特色。

近年来,根据市场需求,施绍汉又摸索自创了10多种不同类型的烟墩大鼓,最小的鼓仅50厘米高。

“除了烟墩镇一带的乡村,烟墩大鼓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也经常去一些学校展示烟墩大鼓。将来,烟墩大鼓一定会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一定会越擂越响!”施绍汉坚定地对记者说。

烟墩大鼓2008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每逢传统节日以及重大喜庆活动,当地民众都会擂鼓相庆。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施绍汉在擂鼓(8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施绍汉在给木头去皮,准备制作烟墩大鼓(8月15日摄)。烟墩大鼓2008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每逢传统节日以及重大喜庆活动,当地民众都会擂鼓相庆。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施绍汉在锯木头,准备制作烟墩大鼓(8月15日摄)。烟墩大鼓2008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每逢传统节日以及重大喜庆活动,当地民众都会擂鼓相庆。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施绍汉在打磨木头,制作烟墩大鼓(8月15日摄)。烟墩大鼓2008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每逢传统节日以及重大喜庆活动,当地民众都会擂鼓相庆。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施绍汉在查看晾晒的牛皮,准备制作烟墩大鼓(8月15日摄)。烟墩大鼓2008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每逢传统节日以及重大喜庆活动,当地民众都会擂鼓相庆。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施绍汉指导孙子给烟墩大鼓绑钢丝绳,完成烟墩大鼓制作(8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责任编辑:蔡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