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新闻频道/ 天下/ 社会(即时新闻)/ 正文

近期,多地严查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 电动自行车超标改装为何“盛行”?

2024-06-20 08:58 作者:张千 工人日报责任编辑:吴静

对经营性改装电动自行车的门店进行处罚、严查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近期,北京市市场监管系统全力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截至6月19日,今年以来已检查电动自行车经营门店2.5万家次,查处电动自行车产品违法违规行为102起,查扣违法车辆634辆,罚没款133万余元,公布典型案例11批,共39起。其中,多起案例涉及电动车非法改装。

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北京,在上海、福建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典型案例中,其中涉及多起销售不合格、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案。在海南开展的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集中行动中,非法改装也是典型的违法违规行为。

日常生活中,市民改装电动自行车的行为并不鲜见:改装电池、车灯、座位,加装车篷、宝宝椅、货架、挡风被、后视镜,拆除脚蹬子,等等。而这些改装行为很可能违规、“超标”。

2019年正式实施的电动自行车新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车速不得超过25km/h。然而,很多人为了追求时速选择改装电池来“提速”。一名外卖骑手向记者直言:“只跑25迈,大部分送单都得超时。”

北京某电动自行车门店一名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改装后,大部分电动自行车时速可达40~50km。”而这速度几乎是国家标准的两倍。销售人员表示,这已经是行业“公开的秘密”,很多车主在购车时会跟商家确认“能否帮忙解除限速”。然而,在《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中,已明令禁止对出厂后的电动自行车实施加装、改装电动机和蓄电池等动力装置。

此外,一些增减配件等改装行为,也有可能涉及违规。

北京市场监管系统公布的案例显示,2023年5月,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北京顺发启航商贸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执法检查,发现该公司在售的两款8辆电动自行车在两侧脚蹬前及后衣架下方均加装了非原厂脚踏,安装后尺寸限值不符合GB17761-2018《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要求。2023年7月,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对该公司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电动自行车的违法行为作出罚款23092元,没收非法财物的行政处罚。

今年50岁的张爱云是一名有十几年驾龄的“老骑手”,为了安全给电动车加装了后视镜,为方便骑行则拆除了脚蹬子。当得知加装后视镜也可能会让车辆超过“新国标”规定的合格尺寸时,她表示有些许无奈:“拆除后视镜后,骑行尤其拐弯时得频繁扭头,感觉并不稳当。”而根据“新国标”要求,电动自行车应具有脚踏骑行能力。对此她也提出了实际困难:电量耗尽后,沉重的车身令她无法通过脚蹬子骑行,只能下车推行;穿长裙、阔腿裤时,出现过多次衣角被脚蹬子卷进去的情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车主们大多可以理解电动自行车需要符合标准,但是实际情况中,又出于一定生活需要进行部分改装,因此不少人抱有“先改装,被罚款再改回来”的态度,存在侥幸心理。

对于严查改装电动自行车,有不少市民认为很有必要。家住朝阳区的单坤常开私家车出行,他表示开车时最怕遇到电动自行车超速的情况。他说:“有的电动自行车车速比汽车还快,非常危险,应该严查。”

电动自行车车主齐亦欣一直规范用车。4年前,她购买了一辆“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用于日常通勤,其间没有私自改装,没有出现交通或火灾事故,这让她觉得安全和踏实。

有市民提出,“需求的满足不能靠改装。”商家能否研发出安全度更高、续航更持久的电池,设计更为人性化的脚蹬子?市场能否推动“换电”代替“充电”?

对此,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经营销售者需合规经营,自觉抵制非法拼改装违法行为。广大市民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切勿购置无正规经营场所、非法拼改装电动自行车,防范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隐患。(部分受访者为化名)(记者 张千)

关键词: emsp,改装,新国标,超标,充电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