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新闻频道/ 天下/ 社会(即时新闻)/ 正文

高考后,如何进行心理调适丨科普时间

2024-06-12 16:20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责任编辑:吴静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高考结束后,考生担心成绩不好,担心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担心自己的未来……这些担忧是正常的。在此提醒考生和家长,要客观对待高考,用平常心对待,调整好考试后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考生主要有四个心理问题

高考结束后,考生各种心理需求会出现“井喷”现象,加上不少家长不像考前那么关注孩子,很多潜伏的心理危机就凸显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 放纵无度

不少考生觉得高考之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玩,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自己熬到头了,因此毫无节制地放纵自己。有的考生每天忙于聚会狂欢、通宵上网、熬夜刷剧、打游戏等,兴奋过度的后果是身体超负荷运转,以及生物钟紊乱,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02 迷茫麻木

一些考生从原来紧张的状态突然放松后,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状态。考试结束后,一些考生会利用几天时间补觉,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心里空空的,茫然不知所措、百无聊赖,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标,甚至陷入空虚的状态中。

03 焦虑担忧

一些考生高考后会进入患得患失的状态。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成绩期待较高,等待成绩时由于不确定性而焦虑。一些心理素质不好的考生会持续焦虑,甚至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问题。尤其高考后,父母对孩子成绩期望越高,孩子的压力就越大。

04 自责抑郁

一些考生可能觉得自己考得不好,情绪低落,甚至自责、抑郁,表现为吃不好、睡不香。有的考生会突然变得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严重的会出现轻生念头,甚至采取轻生行为。

心理调适的几个方法

1 生活有序

高考结束后,考生的时间突然变得充裕,容易让“胡思乱想”有可乘之机。因此,考生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有序,例如,看电影、参加同学聚会、阅读书籍、去户外旅行、走亲访友、运动健身等,都是放松身心的方法。建议考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

2 缓解焦虑

高考是一种人生经历,等待结果的过程中出现担心、焦躁的情绪是正常的。我们要学会接纳出现的负面情绪,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未来的人生。当紧张、焦虑的情绪来临时,考生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调节。

回避转移法:离开令人难受的环境,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爱做的事。

积极自我暗示法:经常鼓励自己,建立自信心。

及时翻篇:无论结果如何,请心平气和地看待。高考只是人生的中间站,而非终点站。

3 寻求帮助

就高考考生而言,如考后出现情绪低落、拒绝沟通、莫名恐惧发抖,又或者出现脾气暴怒、食欲不振、暴饮暴食、睡眠障碍、兴趣丧失等表现,持续较长时间,就要重视,到医院寻求专业精神心理医生的援助。

帮助考生要讲究方法

1 引导考生正确看待高考成绩

家长应避免与考生反复谈论高考、成绩等话题,不要在无形中施加压力。尊重考生的付出,提供支持和鼓励,正确引导考生对考试成绩的认识。高考成绩固然重要,孩子的心理健康、快乐成长更为重要。

2 及时观察考生的情绪及行为

多与考生沟通,陪伴考生平稳度过等待期。当发现考生有焦虑、抑郁或其他比较明显的情绪问题时,家长可以通过聊天和倾听给予他们心理支持。必要时,家长可带孩子到医院寻求心理咨询与治疗师的帮助。

3 鼓励考生参加多种活动

鼓励考生适度放松,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多鼓励考生运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一些平时想做却没有机会做的事情,鼓励与同学结伴郊游、阅读、听音乐等,或者帮家长做家务。

4 营造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

注重亲子关系互动,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家长和考生一起学习、探讨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可以改善考生的孤独感、自卑感或焦虑情绪。这样的家庭氛围也有助于考生度过一个充实的假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5 尊重考生的真实意愿

填报高考志愿时,家长应以尊重考生的真实意愿、兴趣为先,可以一起来分析考生在专业、职业领域的优势和劣势,共同制订可行计划,同时还可向专业机构咨询,以便更好地做出选择。(作者: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 马现仓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 李业宁 策划:余运西 王宁)

关键词: 高考成绩,高考志愿,心理调适,心理支持,心理问题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