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新闻频道/ 天下/ 社会(即时新闻)/ 正文

多家外资金融机构看好2024年中国经济

2023-12-17 10:14 央视新闻客户端责任编辑:陈玮
摘要:最近,多个外资金融机构陆续发布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报告。在外资机构看来,投资将持续加码、消费保持复苏、出口有望得到改善,多个积极信号陆续释放,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有望进一步复苏企稳。摩根大通发布的《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中也认为,2024年中国消费端或将延续2023年的恢复势头。

最近,多个外资金融机构陆续发布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报告。在外资机构看来,投资将持续加码、消费保持复苏、出口有望得到改善,多个积极信号陆续释放,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有望进一步复苏企稳。

瑞银最新发布的《2024年—2025年中国经济展望》报告中提到,预计2024年中国居民实际收入将继续好转,推动消费增长。在制造业中,与绿色转型相关的投资将保持强劲势头。

摩根大通发布的《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中也认为,2024年中国消费端或将延续2023年的恢复势头。

深耕中国多年的富达国际在月初发布的2024年全球投资展望认为,中国经济已步入复苏周期,从今年7月开始推出的一系列政策目前已初见成效,预计中国宏观经济会在2024年企稳。

日本第一大券商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接受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有诸多增长契机,中国的城市化将面临一次新的调整,这也是明年乃至未来几年中国经济重要增长点之一。

外资金融机构:中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势头

这些信心从何而来?记者采访了这些外资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听听他们怎么说。

瑞银香港地区资产管理主管 海登·布里斯科:我们最近上调了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预测。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复苏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强劲的增长将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展望2024年,我们非常看好中国的GDP。

在北京金融街的一家酒店,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刚从新加坡参加宏观年会回国。他告诉记者,年会上各国记者和机构最关心的依旧是中国。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陆挺:我们在每个发言之后有一个问答环节,绝大部分的问题都是关于中国的。大家关心很多方面,比方说,明年中国GDP增长速度、明年财政支出的力度、明年中国经济还会有哪些亮点。

陆挺表示,野村证券此前也上调了中国经济的预测值,明年中国经济回升的支撑因素非常明确。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陆挺:中央政府在很多方面的政策,财政、货币、房地产,包括在引进外资,加大开放力度方面,包括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方面,我觉得明显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长居香港的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这几天专程来到北京,调研市场,参加研讨会。他认为投资将是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因素。在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下,2024年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望加快。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朱海斌:经济亮点非常明显的有几个,传统三驾马车里,比如制造业投资、基建,尤其在新基建这方面的投资,受益于政策的支持,仍然维持了一个比较强劲的增长。

经济内生动力足 新兴行业受外资关注

接受专访的多位首席经济学家,除了对中国宏观经济保持乐观,对亮点突出的新兴行业也持续看好。

受访经济学家们表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课题,而中国市场的绿色潜力为他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空间。

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23》显示,95%的受访企业计划在2050年前实现在华业务去碳化,46%的企业打算在2030年前实现碳中和。

施罗德交银理财权益投资负责人 付海宁:绿色低碳项目也是这些外企在中国投资的新方向,其实这些新的产能,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

另外,作为人工智能应用与流通大国,外资机构也非常看好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国际竞争力。

瑞银香港地区资产管理主管 海登·布里斯科:我们尤其看好人工智能,以及任何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或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行业,因为在这一领域,中国是世界经济的领头羊。

另外,多位首席经济学家表示,人民币债券的投资价值与避险属性更加凸显,中国债券市场展现出了较强的投资吸引力。全球前百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约90家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投资。

关键词: 外资金融机构,外资机构,中国GDP,首席经济学家,野村证券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