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新闻频道/ 天下/ 社会(即时新闻)/ 正文

新华时评: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启迪世界

2023-07-09 15:27 新华网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题: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启迪世界

新华社记者

从德国路上的新能源汽车,到哈萨克斯坦的风电项目;从埃及的太阳能路灯,再到老挝的“低碳示范区”,中国与其他国家共同播撒的“绿色种子”已在全球多地生根发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不仅让本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不悖,也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带来新的启示。

中国人口多,资源、环境压力大,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绝不能走西方“只顾发展,不顾生态”的老路。中国选择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中国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之路。

以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为例,2012年至2021年,中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防沙治沙2.78亿亩,种草改良6亿亩,新增和修复湿地1200多万亩。中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自2000年以来,中国始终是全球“增绿”的主力军,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在持续调整优化,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如今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设备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节能环保产业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形成了覆盖节能、节水、环保、可再生能源等各领域的绿色技术装备制造体系,能源设备、节水设备、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量已达2000万辆。

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进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广泛开展双多边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具体行动包括坚定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发起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与印度、巴西、南非、美国、德国、东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防治、海洋和森林资源保护合作等。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中国的绿色发展实践得到越来越多国际认可:“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等先后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表示,中国部分地区用较短时间就取得了一些西方国家几十年的环境治理成果,这显示出中国推进环境治理、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和智慧。

绿色发展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实现绿色复苏发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这种发展模式受到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关注。

“中国找到了一条绿色发展道路,能够有效保护环境,马拉维也希望实现绿色发展,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向中国学习很多。”马拉维总统查克维拉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说,中国的绿色发展模式对发展中国家极其重要,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环境,提供绿色发展方案。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欧乌阿马·乌登塔·乌登塔说:“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加纳国家资产管理总局局长爱德华·博阿滕表示,中国的绿色发展实践对全世界来说都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案例。

绿色发展是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是用最少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发展,是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共识。中国始终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积极参与打造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的全球生态治理格局,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 地球卫士,绿色,新华时评,光伏发电,风电项目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