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新闻频道/ 娱乐_/ 福建娱玩/ 正文

“听见集美”厦门集美学村音乐SHOW启动

2023-05-18 14:20 厦门日报责任编辑:赵睿

来自厦门理工学院的优秀乐队碎窗乐队演唱原创歌曲。(天下集美 供图)

5月13日下午,2023“听见集美”厦门集美学村音乐SHOW启动仪式在杏林湾水韵广场大草地举行。往届周末音乐会中涌现出的优秀歌手和乐队,共同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本年度集美学村音乐SHOW以“青春集美 唱响时代”为主题,由中共集美区委宣传部主办,集美文教区管委会、共青团集美区委员会、集美辖区各高等院校宣传部(团委、学生处)协办,由厦门市天下集美文广传媒有限公司承办。

学村“好声音”献唱 展现青春活力

作为每届“听见集美”厦门集美学村周末音乐会的重要配套活动,高校歌手赛伴随集美大学生走过6年。启动仪式上,在往届高校歌手赛中脱颖而出的5位学村“好声音”登台,展演自己的获奖曲目。周末音乐会走出的本土原生乐团——迷路鲸鱼乐队、碎窗乐队和清道夫乐队,也带来诸多原创歌曲,充分展现当代青年的青春活力。

“我们原来是校园乐队,随便玩玩,周末音乐会就像一个‘开关’,打开正式成团的大门。”迷路鲸鱼乐队是2019年高校歌手赛的季军,成员李亮介绍,为了准备高校歌手赛,大家疯狂排练,加速了乐队的成长。如今他们巡演的足迹遍及15个城市,并即将发行第二张专辑。

三大板块数十项活动

周末音乐会全新升级

更关注年轻一代成长、更侧重原创作品输出——随着启动仪式正式拉开序幕,周末音乐会也迎来新的起点。2023年度周末音乐会在往届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改版,升级为2023“听见集美”厦门集美学村音乐SHOW,着重围绕音乐人选拔培育、发展进行。

全年活动大致分为大型主题音乐会、“学村之星”选拔计划以及年度学村飘歌等三大板块,预计将举办58场线下音乐演出活动、1场大型年终音乐节、10组周末音乐SHOW孵化音乐人、8场音乐大师课及音乐沙龙,并推出1张《学村之声》原创音乐专辑、10期学村音乐人纪录短片,持续至年底。

其中,大型主题音乐会包括启动仪式、毕业季专场、年终盛典等,让更多青年大学生有机会登台亮相。年度学村飘歌每周末以音乐角的形式在十里长堤、集美新城等地开展常态化演出、展现集美学子的青春活力,全年共计划举办40场。

建立人才选拔输送机制

发掘原创音乐“潜力股”

作为本年度集美学村音乐SHOW的重磅活动,“学村之星”发展计划携手酷狗音乐,为在校大学生、毕业两年内的青年打造两大赛区——原创赛道、翻唱赛道,于5月13日正式启动线上作品征集。征集为期两个月,从酷狗音乐海选脱颖而出的原创音乐人/歌手,将登上周末音乐SHOW线下初赛舞台,加入音乐训练营、线下决赛、高校巡演以及参演年终音乐节,建立起人才选拔和输送机制,发现、选拔和扶持优秀音乐人才。

本届集美学村音乐SHOW邀请到精英导师进驻,包括台湾第一代校园民歌运动发起人杨慕、原华纳唱片中国区总裁许晓峰、原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王炬、“海上丝绸之路音乐产业联盟”总裁臧彦彬、台湾第一金耳朵陈建平等。他们将为参赛选手提供编曲、录音、制作等全方位专业指导。

集美学村音乐SHOW还将启动“学村巡演”计划,走进各大高校或周边学生聚集地进行演出,形成选拔、培养、展演的完整原创音乐“潜力股”发掘链条。可以说,集美学村音乐SHOW不仅起到“伯乐”的作用,更为选拔出的“千里马”筹划了长远发展路径。

与时代同步

让人文集美焕发新魅力

作为集美区倾力打造的原创音乐文化项目,集美学村周末音乐会自2017年3月启动以来,以辖区高校大学生为主要群体,通过校地合作共建的模式,联动集美辖区、闽南地区乃至福建区域范围内高校,充分挖掘集美学村文化内涵,举办了数百场公益惠民音乐活动,为广大师生、市民和游客提供独具学村文化魅力的精神生活,形成了根植集美的特色音乐文化品牌。

为进一步满足师生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和音乐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2023年集美学村音乐SHOW全新升级,将为更多音乐人、学子提供展示才华的追梦舞台,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更有温度、更有力量的音乐体验和文化服务,深化学村文化内涵,持续打造集美学村文化IP,让人文集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和新风采,促进“产城学人”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人文集美”建设提升工作,助力集美构建“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打造“集美中央活力区”,助力厦门加快打造“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

以集美学村音乐SHOW为载体,集美区创新思想教育方式,发挥集美辖区大中专院校众多、艺术土壤丰厚、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链接业界大咖等优质资源,持续发掘优秀音乐人才、产出优质原创作品,引导青年学子创作、演绎优秀作品,在先进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报记者 林桂桢 通讯员 陈艳

关键词: 厦门,音乐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