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新闻频道/ 天下/ 社会(即时新闻)/ 正文

促房地产需求端发力仍有空间

2022-12-07 15:19 作者:作者:亢 舒 经济日报责任编辑:吴静

近期金融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支持力度大,稳定房地产融资形成“信贷”“债券”“股权融资”的“三箭齐发”态势。“三箭齐发”主要针对供给端支持房地产企业融资。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向好,需要供需两端形成合力,离不开需求端,也就是针对购房者支持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以继续释放需求,促进市场购买力提升。应该说,近期对供给端资金的持续改善,让市场进一步企稳复苏的重任更多落在了需求端。

当前潜在购房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似乎仍显不足。他们可能担心如果买了房子一旦交不了房,或者延迟交房都是很大的麻烦;如果房价持续下行,就买亏了。因此,市场中观望情绪浓厚。在金融领域加大对房地产行业供给端支持的基础上,只有消费者积极出手,企业真正把房子卖出去,收到回款,销售逐步企稳回升,房地产的投资才有望随之复苏,从而使市场进一步实现良性循环。

增强购房者信心势在必行。金融政策的完善使得作为供给端的房企资金状况改善,本身也有助于增强需求端消费者信心。近期多地加大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力度,预售资金更好实现专款专用,保证资金运转的安全性,防范房地产领域金融风险,从而能够减轻购房者对房地产项目出险的担忧。各地积极采取综合措施推进“保交楼”,更是购房者信心重建的关键一环,如果越来越多项目都得以保质保量交付,将大大改善购房者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

针对需求端的相关鼓励支持政策措施持续出台,有助于降低购房门槛,减轻购房者的资金压力,更好满足刚需和改善性需求,促进住房合理消费。如近期一些城市调整限购区域,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降低换购住房个人所得税等,均起到了逐步修复市场信心的作用。当前首套房贷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并赋予地方更大自主权,地方政府能够更好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降低购房者的购房成本。有关部门的监测信息显示,北京、重庆、厦门等城市的新房成交面积有所增加,个别城市的成交量增长明显。

除了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之外,促进房地产市场需求端改善仍有一定空间。特别是改善性需求的合理释放将有助于市场企稳。有关研究显示,城镇户均住房已经超过1.1套,改善性需求已经逐渐成为购房主体。对于购房者而言,当前首次置业的政策更为优惠,而改善性需求成本仍相对较高,改善性需求仍然有较大的释放空间。如果更好释放改善性需求,将有助于改善房企面临的流动性困境,对于防范风险、促进市场稳定以及金融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当前,改善性需求贷款负担总体高于首次置业,降低改善性需求的置换成本,或可有效促进需求的释放。有改善性需求的家庭,整体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抗风险能力比较强,因此,有业内人士呼吁,可进一步通过降低改善性需求的首付和贷款利率,从而降低改善性需求的资金负担。

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交易环节的税费成本。不久前,财政部、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支持居民换购住房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对于出售自有住房并在现住房出售后1年内在市场重新购买住房的纳税人,新购住房金额大于或等于现住房转让金额的,全部退还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根据城市不同,这项政策能够为相应购房者节省少则一两万元,多则三五万元,甚至更多税费。还有一些城市出台了缩短免征营业税年限的措施,比如契税的减免,这些都有助于鼓励正常的房屋置换需求。有关城市也可以选择在这些方面继续发力促进购房需求的释放。

总体而言,应该高度重视需求端的改善,更好满足首次置业特别是改善性需求,首付比例、房贷利率等政策或许仍有一定的调整空间。(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亢 舒)

关键词: 性需求,房地产市场,购房者,房地产融资,房地产项目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