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新闻频道/ 天下/ 社会(即时新闻)/ 正文

特定养老储蓄试点正式启动——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

2022-11-22 09:21 作者:郭子源 经济日报责任编辑:吴静

特定养老储蓄试点正式启动。11月20日,中国工商银行率先在广州、青岛、合肥、西安、成都5个城市发行特定养老储蓄产品。接下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也将陆续推出特定养老储蓄产品。

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目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今年7月份,银保监会、央行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由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和青岛5个城市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单家银行试点规模不超过100亿元。

与其他养老金融产品相比,特定养老储蓄产品有何不同?“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属于‘存款’,而养老理财以及基金、保险等产品属于‘投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说,存款受存款保险的保护,更适合有养老储备需求且风险偏好较低的群体,也适合临近退休的群体。

“品种丰富、期限较长、利率较高,是特定养老储蓄产品的3个突出特点。”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包括3种类型,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产品期限有4档,分别为5年、10年、15年和20年;产品利率略高于大型银行5年期定期存款的挂牌利率。

“纳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特定养老储蓄产品,还有两个特点。”娄飞鹏说,第一,在达到领取养老金条件前,由于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封闭运行,到期的特定养老储蓄产品的本金和利息可以再投资;第二,可以享受税收递延优惠,即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扣除,待领取时再缴纳个人所得税。

哪些人可以购买?“年满35岁可购买工行的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到55岁才可购买整存零取产品。”工商银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举例介绍,假如您今年56岁,那么可购买全期限产品;如果您47岁,则可购买20年、15年、10年期限产品;假如您36岁,只能购买20年期限产品;如果您34岁,则不足购买的年龄门槛,还要再等一年。

根据监管规定,目前储户在单家试点银行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存款本金的上限为50万元。“存入时,客户可持试点地区签发的身份证,通过营业网点柜台办理。”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说,查询、支取、销户、零存整取续存时,客户可通过营业网点柜台、智能终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办理。

值得注意的是,为切实践行金融惠民,试点银行还在利率水平、能否提前支取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无论客户存入多少金额,都可享受同样的存款利率,如果客户急用钱也可提前支取。”工商银行上述负责人说,特定养老储蓄产品既是人民群众的“养老安心钱”,也能作为“临时应急钱”。

除了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市场期待已久的个人养老金业务也即将开启试点。11月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根据规定,个人养老金缴费可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

“养老问题是个长期问题,需要长期准备,从实际情况看,养老规划实施的年龄越早,越有利于保障老年生活。”娄飞鹏说,储备个人养老金时,要综合考虑个人风险偏好、年龄等因素,合理配置各类资产。

据悉,下一步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将密切跟踪特定养老储蓄试点情况,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试点安全稳健开展,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及时总结评估试点情况,适时研究推广试点经验,推动商业银行更好服务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记者 郭子源)

关键词: 储蓄存款,试点银行,试点经验,养老问题,公募基金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