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新闻频道/ 天下/ 社会(即时新闻)/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发展储能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2022-03-08 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吴静

“双碳”背景下,储能产业发展进入商业化初期,储能对于能源体系有序转型的关键作用初步显现。今年,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加快建立安全高效的新型储能设施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建议》,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储能系统安全规范、鼓励发展多种技术路线的储能电池等具体建议。

储能:碳中和愿景下的超级赛道

当前,碳减排已成全球共识,据ECIU统计,目前已有20个以上国家针对碳中和立法或提出目标,顶层设计推动下游政策出台,风光作为技术成熟与安全可靠的清洁能源,将成为各国推进的重点。储能作为稳定清洁能源发电波动,提高系统消纳能力的关键手段,将在政策的推动下与新能源发电系统配套,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从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全局角度考虑,储能是不可或缺的“刚需”资产。

“双碳”目标确立之后,国内外相关政策持续加码,新能源板块热度节节攀升。2021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都强调了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结构和大力发展储能的重要性。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储能发展相关文件,为国内储能产业加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政策利好下,储能发展增势迅猛。2021年前11月,仅中国新能源发电量就达到了1035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97%,中国全球储能新增装机也跃居至第一。截至2020年底,全球储能装机191GW,伴随全球能源转型加速、5G基站产业化持续深入,到2030年,全球储能装机或将达到350 GW以上。

安全是储能发展的生命底线

“十四五”是贯彻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的战略关键期,是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也是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难得机遇期。

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提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随着储能设施的建设,储能安全问题一直被相关部门关注。

张天任表示,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安全始终是储能的生命底线。“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储能的发展还存在部分亟待解决的安全问题。”

张天任提到,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初期,一些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受政策和补贴吸引进入到行业中,安全问题时有发生,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电化学储能电站发生事故主要包括火灾、爆炸、中毒、触电等。

此外,储能技术标准不完善也是导致安全问题存在原因之一。当前储能技术类别繁多,应用场景五花八门,储能效果良莠不齐,却没有明确、科学的储能行业技术标准和验收标准,客户难以辨识各种储能电池的技术区别和产品优劣,往往将储能电池的价格作为选择标准,容易导致市场陷入无序竞争,不利于储能产业良性发展。

张天任表示,储能系统安全是系统工程,建议有关部门关注储能系统的全生命周期风险分析和较低风险的控制方法,加强系统设计安全研发,集中攻克电化学储能电池、储能设备、储能系统集成、检验及建造的标准体系,提高EMS能量管理系统的预警、监管、运维策略及机制,推动建立储能设备制造、建设安装、运行监测等环节的技术标准规范。

张天任认为,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众多,包括高能铅炭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等等。他建议在考虑循环寿命、规模化、安全性、经济性和能效等指标的基础上,鼓励发展多种技术路线的储能电池。

张天任提到,储能系统的核心需求在于高安全、长寿命和低成本,从成本的角度考虑,目前铅蓄电池的度电成本最低,具有启动时间短,响应速度快,安全性能高等特点,综合来看,铅炭电池是适用于绝大多数存储场景的技术路线。

天能一直是智慧储能发展的探索者、实践者和领跑者,积极探索能源利用绿色化、智能化、全球化发展路径,不断推动储能技术新发展,研发出荣获中国工业大奖的绿色高能铅炭储能电池;携手世界能源巨头道达尔子公司SAFT,共同研发新型高端储能系统。先后建成了长兴储能电站、衢州大麦源储能电站、非洲冈比亚储能电站、非洲光伏储能离网项目等一大批储能示范项目。


关键词: 储能系统,ECIU,全国人大代表,发展路径,双碳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