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新闻频道/ 国际/ 博览/ 正文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全球团结一致消除贫困
2021-09-07 新华网责任编辑:陈曦

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6日在新华网发表题为《全球团结一致消除贫困——贫困仍是对和平的终极威胁》的署名文章,摘编如下:

9月5日是国际慈善日,各种形式和维度的贫困仍是全球和平面临的终极威胁。根除这一威胁是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必要条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新冠疫情给人类生命和生计造成严重损害,加上不断恶化的气候变化和冲突,我们在消除贫困方面的进展停滞不前。

亚洲开发银行数据显示,去年因新冠疫情导致亚洲新兴经济体中多达80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这不仅难以接受,也不可持续。

世界各国的学者和社会政策专家都指出,贫困是一种非自然状态,如果任其加剧,就会助长基于仇恨和根植于极端主义意识形态的恶行。在世界范围内,贫困只会导致政治不稳定,以及针对妇女和女童、种族和宗教少数群体及难民的偏狭言论和暴力。

伴随新冠病毒大流行而来的是家庭暴力和性侵犯的大幅增加,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案件也在增多。我们正在目睹充满恐惧和厌恶的话语所能造成的破坏性后果。

但是不确定性仅持续不到一年,自从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在世界各地推广使用,有些是中国研发的,我们有了应对这场全球健康危机的重要武器。

疫苗给所有人带来一线希望,也显示了全球科学界真正的领导力和决心。但在当下,我们决不能低估消除贫困的艰巨挑战。本月晚些时候,各成员国代表团将召开第76届联合国大会,届时我们都需要思考,如果贫穷是一种流行病和对和平的威胁,我们需要制定计划,扭转局面。

在过去二十个月里,人类展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当人人都有一颗慈悲之心时,产生的精神合力就是最强大的。在世界各地,人们心怀大爱,用慈善行动对抗苦难。

如何消除贫困,防止滋生仇恨的民族主义、仇外心理、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答案就是全球团结和同情心。

首先,我们必须摒弃“疫苗民族主义”,公平分配疫苗,终结疫情,拯救生命,确保世界经济复苏。我赞赏中国有关部门最近承诺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以及中国企业将在10月底前向该计划捐赠1亿多剂新冠疫苗的做法。

其次,最新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明确拉响了“全人类的红色警报”,与自然和平相处仍是21世纪的关键任务。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筹备过程中,世界各国政府必须通过对生物多样性、清洁能源和粮食安全的转型投资,加快绿色复苏。

第三,在进行有意义的变革之前,必须有坚定的政治领导,代表本国公民的意愿。各国公民愈发将自己的命运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的世界中、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

第四,各国政府必须信守承诺,采取行动支持公民应对相互交织的全球性挑战。果断采取大胆和深思熟虑的公共政策,追求进步,不让任何人掉队。

第五,我们必须坚持建立新伙伴关系的议程,动员合作社、微型企业、跨国企业,以及学术、慈善、民间社会、非政府组织和慈善组织采取行动,支持各国政府消除极端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从中国宣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们看到,消除贫困确实有可能取得进展。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行动十年”计划,时不我待,我们现在还有机会改变世界,以同情对抗仇恨,以尊重对抗愤怒。但这需要我们认识到,尽管面临的现实不同,但我们对自己和子孙后代有着共同的期望,也分享着共同的命运。

今年年初,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曾表示,我们可以从多灾之年转变为“希望之年”。尽管有悲观情绪和最近令人紧张的局势,有时令人深感低迷,但我坚信,我们仍然可以寄希望于共通的人性。

在今年国际慈善日之际,让我们为世界各地的弱势群体点燃和平与同情的火炬。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