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在开放中“蝶变”
2020-09-02 17:03:08来源: 新华网责任编辑:陈曦我来说两句 |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 题:中国制造:在开放中“蝶变” 新华社记者 张辛欣、周琳、赵宇飞 8月28日凌晨,重庆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内,满载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的中欧班列(渝新欧)缓缓启动,驶向德国杜伊斯堡。截至7月底,中欧班列(渝新欧)今年开行量已突破1200班,同比增长12%。 从搭乘中欧班列“走出去”到深入开展5G全球交流、携手战“疫”稳定全球供应链……今年以来,纵然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中国制造开放的步伐坚定向前。 携手战“疫” 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生产线飞速运转,一个个订单如期交付,新的订单纷至沓来——迈瑞医疗深圳的生产车间正“开足马力”。作为国产呼吸机领先企业,今年1月底至5月中旬,迈瑞医疗发往海外支援抗疫的设备近10万台。 从口罩、原料药到防护服、医疗器械……国际疫情暴发后,大量中国企业加班加点生产物资,一批批中国制造产品运往全球抗疫一线。 携手战“疫”的同时,我国推动企业尽快复工达产,为稳定全球产业链发挥重要作用。 总部设在瑞典的亚萨合莱集团工厂遍布70多个国家,核心产品平开门系列6月后国际需求持续上扬。 “开门机操作器和零配件均由苏州工厂生产或采购。”亚萨合莱自动门系统(苏州)有限公司厂长金明说,国内及时复工既保障了企业正常出货,也为品牌全球研发工作提供了稳定环境。 今年以来,我国推出包括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在内的一系列举措。工信部监测显示,截至6月16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复岗率分别为99.1%和95.4%。国内生产秩序快速恢复、市场逐步回暖,不仅保住了大量企业的正常经营,也维护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中国制造经受住了疫情的‘压力测试’,为全球医疗物资供给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了贡献。”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下一步,工信部将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建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应急协调和管理机制,为各国抗疫和经济恢复提供助力。 开放领域不断拓展 为海外投资者带来机遇 “中欧班列将重庆与欧洲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让重庆汇聚更多全球要素资源。”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李敬说,近年来,重庆日渐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发展的每一步都与扩大开放密切相关。 从基础建设到成套装备,从高精尖技术到制造服务,近年来,中国制造开放领域不断拓展,层次不断提高。中国市场、中国工厂、中国研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也为众多海外投资者带来机遇。 特斯拉今年第二季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2.9%;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购入江汽控股50%股份和国轩高科26%股份,投资总额约20亿欧元……上扬的数字既折射出中国市场的热度,更反映出中国制造开放的步伐。 在上海,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正在抓紧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超算枢纽;在苏州,江苏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集合三省一市科技力量,创新研发进度不断提速……借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努力提高产业链的包容性和现代化水平,更先进、更开放的制造集群正在兴起。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说,我国一般制造业已全部放开。《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在制造业领域,放开商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取消禁止外商投资放射性矿产冶炼、加工和核燃料生产的规定。每一个负面清单条目的取消或放开都意味着一个更加开放的领域。 “持续加大的开放为外资企业、机构等带来了良好的回报,更夯实了自身制造实力,增强了我国制造业对各类资源要素的吸聚力。”黄利斌说,面向未来,中国制造开放的步伐还将加快,程度继续深化。 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制造在前进中探索、尝试。 “建20个以上的海外仓,将更多品牌‘入仓’联动。”宁波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项乐宏告诉记者,这是企业今年的“出海”计划。 乐歌主营智慧健康办公产品,出口占80%。依靠自主海外仓支撑,今年1月至5月,乐歌跨境电商出口贸易同比增长63%。“我们用加快海外布局来加深供应链管理,应对不确定性。”项乐宏说。 让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更好融通,重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优化营商环境。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近日运行满周年。一年来,总体方案明确的78项制度创新任务完成过半,吸引国内外投资超过2700亿元。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表示,下一步,临港新片区将为企业提供更便捷高效的跨境金融服务、跨境运输服务、跨境贸易服务。 辛国斌说,工信部将加大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稳定性,持续加强对企服务,为全球投资者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