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报复性”消费或难言乐观 文化产业将迎优化调整
2020-02-28 06:50:21来源: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李雅兰我来说两句 |
中新社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 应妮)疫情之下,严重依赖人员集聚的文化旅游业、演艺业、电影业、节庆会展业等全部停摆。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近期在会员范围内进行了抽样调查,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1至3月,全国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2万场,直接票房损失已超过20亿元(人民币,下同)。 2019年春节假期(2月4日至10日)全国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2020年同期近乎为零;目前部分景区已开放,但仍复苏艰难。 2019年春节档票房58.59亿元,2020年基本颗粒无收(原预计70亿),且影院迟迟难以解禁,票房损失难以预估。 宅在家中的不少网友在网络空间狠狠吐槽,发誓今年一定要去看“爱豆”(idol,偶像)的电影和演唱会、一定要去心仪的地方旅游度假、一定要去看种草已久的歌剧、话剧等等。 对于疫情后,民众是否会在文旅方面有“报复性”消费,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认为不可过于乐观。 他表示,一方面民众闲暇时间具有稀缺性特点,疫情之后各方面进入正轨,但个人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疫情期间的损失不可能完全弥补;另一方面,由于城镇居民用于耐用消费品的必要生活品支出的增加,文化产业的潜在损失可能进一步增加。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和安全需求始终是人首要的、最基本的需求,文化消费需求只能在保证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后,才有条件实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则坦言,文化产业的中小企业必然受到较大冲击,大量倒闭不可避免,但是会首先淘汰那些习惯于依赖政府扶持政策生存的文化企业。 两位学者都认为,经此一“疫”,文化产业的整体转型被强制性开启,将加剧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向勇以国际文化航母迪士尼为例,该集团业务包括影视娱乐、电视媒体、新媒体传播以及迪士尼乐园与消费品等全产业链,2018年营业收入达594亿美元,净利润126亿美元。反观中国的文化产业,一直缺乏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文化企业规模普遍相对偏小,业务模式单一,利润率较低。 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民众对高质量文化休闲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他指出,在此背景下,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在所难免——文化企业的兼并重组将会增多,个别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与集团公司将会脱颖而出。此次疫情则是加速了这一优化调整的进程。 “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平台企业将以其强大的生存力,打造超大型平台企业与小微型企业的新型合作业态”,张晓明如此摹画今后的中国文化产业图景。(完) |
相关阅读:
- [02-28]“寄件着急收件更急”,你的快递收到了吗?
- [02-28]校外培训春季课程面授改线上课 该不该退差价?
- [02-28]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热点话题,商务部集中进行了回应
- [02-28]最高法:严惩哄抬物价、诈骗等破坏疫情防控各类犯罪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