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新闻频道/ 体育/ 综合体育/ 正文
“孩子,你慢慢来”——走近青运会家长“远征”助威团
2019-08-16 新华网责任编辑:陈小妮
摘要:“我们这个家长助威团总共有40多号人吧,这次青运会来了10多位,我们是孩子们最忠实的粉丝,孩子们在哪打比赛,我们只要有时间,就都会去现场观赛!”贾红说。

新华社太原8月15日电(记者姚友明、孙亮全)来自北京市的公务员贾红最近向单位请了假,和几位朋友来到山西省太原市租了一间两室一厅的民宿,每天买菜做饭,和朋友们结伴早出晚归,忙得不亦乐乎。

不过,她可不是来享受假期的。她的女儿李美潼是清华附中的学生,目前正代表北京市海淀区体校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U18女篮体校组的比赛。“我们这个家长助威团总共有40多号人吧,这次青运会来了10多位,我们是孩子们最忠实的粉丝,孩子们在哪打比赛,我们只要有时间,就都会去现场观赛!”贾红说。

因为身高较同龄人有不少优势,所以贾红在李美潼11岁时让她开始较为系统的接受篮球训练。“当时我经常去看她训练比赛,女儿回来告诉我说,在我坐在场边的时候,她就能克服紧张情绪,就能有好的发挥,于是在女儿进入清华附中校队之后,我们家长们就商量,成立了一支助威团。”贾红说,就以今年为例,家长“远征”助威团已经走过黑龙江、吉林、山东、山西等地方。

“在长春今年初清华附中拿到的是全国高中联赛北区赛的冠军,在哈尔滨我记得我们在最后时刻翻盘,拿了全国总冠军,今年球队还在北京打了耐克高中联赛等一系列比赛……”谈起女儿参加的各项赛事,贾红如数家珍。

随着篮球改革特别是中国女篮“体教融合”趋势的加快,社会力量、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办体育由此前的“各自为战”“三足鼎立”,发展成如今的各尽其责、各尽其力。贾红感慨说,此前根本没想到自己的孩子有机会参加青运会这样的全国综合性体育赛事,更不敢想象清华附中女篮能代表北京海淀体校参加体校组的比赛。

“这次篮球比赛设置了俱乐部组和体校组,这极大增加了参赛的运动员人数,有利于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我们作为学生家长对这样的改革和变化感到很振奋,说实话即便是在预赛的时候我心里都没底,不相信她们能来参加青运会这个层级的比赛。”贾红感慨地说。

因为平时大家都有工作,所以家长助威团青运会的“备战”工作略显仓促。贾红表示,助威团中有人是领队“管家”,精打细算,安排助威团成员乘车出行,帮大家购买相关场次的门票;有人是“剧务”,让大家统一着装,负责收发和保管加油道具;还有人是“厨师”,柴米油盐,生火做饭。正因为分工细致、各展所长,所以家长助威团的成员们一直相处得很融洽。

“以往我们会在比赛期间做一些孩子爱吃的饭菜,给他们送去。这次孩子们都住在青运村里,那里管理很正规、严格,我们的饭菜送不进去。不过听说村里的伙食很棒,志愿者的服务也很细致入微,我们这才放了心。”贾红说。

14日的比赛中,北京海淀队不敌广西体校代表队,在本届青运会上遭遇首场失利。家长助威团的团员们赛后在地面温度30余摄氏度的场地外等候,希望能在孩子们出来时见上一面,再说上几句鼓励的话。

由于球队要在赛后做恢复拉伸,可能还要再观看其他球队的比赛,如此一来,家长们等候的时间经常在一个小时以上,但他们就在那里等着,即便有人在阳光下已是汗流浃背。

“我们球队本来就只有七个半队员能轮换上场打球,然后前一段还有两名优秀队员受伤了。这次前三场胜利几乎都是五个先发球员扛下来的,孩子们非常不容易,这场输了球也是因为她们没发挥好,”贾红说:“等我见到孩子,先问问她看有没有受伤,告诉她只要努力了,尽力去打了,比赛胜负不是最重要的。再一个就是叮嘱她回去好好休息,因为她们每天一场比赛一堂训练课,及时恢复和调整很重要。”

谈到李美潼的未来,贾红说是否最终选择进军职业篮坛还要看女儿自己的选择,“她毕竟已经17岁了,她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每次看她们赛前伴着歌曲《卡路里》一起跳舞时,我能看出她们从篮球运动中获得了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夕阳西下时,家长们才和孩子们简短会面,然后骑着共享单车从赛场返回民宿。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